
家居環境是家庭建設的重要載體。在多元發展的信息時代,家居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功效需求,還要體現出對家庭的精神關懷和文化滋養,展現時代的審美風貌和價值取向。《居住空間陳設設計》是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大三年級的課程,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立足新時代的家庭視角和性別視角。通過知識講授、專家講座、專題調研、方案實訓、展覽實操5個部门,從多層面探討如何運用創新性的設計理念和要领處理空間、形態、色彩、材質、照明等要素,整合風格主題、分區動線、構成形式、文脈意境等關系,營造自然之美、藝術之美、禮儀之美、勤儉之美有機融合的美好家居。
課程擴展學生學習思考、探索實踐的維度,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耐心聆聽、深入對話,在設計細節上給予家庭成員尤其是老人和兒童更多的關懷。引導學生關注綠色科技,降低住宅能源消耗,走可持續發展的設計之路。引導學生傳承文化精髓,弘揚時代價值,以生活藝術涵養家庭美德。引導學生升華專業所學,把建設家庭和貢獻國家統一起來,樹立新時代的家國情懷。
指導老師:王欣、張倩(知名企業藝術總監)
參展班級:19級環境設計1班、2班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王潤澤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正是我的灵感来源。在全文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但我反而想留住这一份颇具童趣的回忆,于是在室内运用大量木制家具,意在营造身世处自然的气氛感,似乎身处有着高峻皂荚树、碧绿菜畦的百草园。客厅和卧室藤编的茶几、衣柜让人不禁联想到冬天在百草园捕鸟的有趣场景。二楼卧室的墙面上的枯山水装置与冬天百草园的雪景相呼应。




共享星空
鄒楠
Z世代的家居融合了傳統與未來、詩性與舒適。“我和你共享的是整片星空,形形色色的我們在街道中,在霓虹下,始終擡頭便可共享星空。”空間整體色調以藍色爲主,在門廳處放置的太湖石,其形態配合燈光可以更好的營造氛圍及呼應主題。家具和裝飾品多爲環抱形狀,體現出雙方共享星空時的密切距離和溫暖。





三孩之家
蔣鑫
三孩的家庭意味著居住空間以孩子爲中心,關注孩子的成長。本方案使用彈性支解將兩個房間日常离开開,在需要時可以拉開推拉門,延展孩子們的活動區域。親子廚房部门以積木爲靈感,將廚房櫃子做成孩子喜愛的玩具的形狀。



慵懶空間
張曈
本設計結合使用對象的家庭狀況、習慣偏好形成包容共生、沈穩輕松的家庭氛圍,小空間的离开與流通、陳設組團的呼應與變化是我的設計亮點。



別處山居
唐璐
“別處山居”本是一处与世阻遏的地方,而六位住户的到来让它重新与外界有了联系,让艺术有更多的可能性,也更富有生活趣味。她们在“别处”营造家的艺术感,用感性的生活方式塑造一种情怀,年代感和故事感匿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溫心無束
劉思兒
設計以藝術療愈的居所爲設計原點,賦予當代都市人理想居住空間。簡約的客廳整潔大方,主體部门紫藍色絨面沙發展現自然舒適的居家生活。開放式的書房衣帽間和臥室中間接纳磨砂材質,低飽和度的顔色、燈光的加持,使整個空間顯得明亮且溫馨。
回歸自然的可持續空間設計
馮丹麗
本案將綠植引入室內,通過設計將室內部署的越发綠色和自然,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並強調垂直綠化在都市膠囊空間中,充实利用複式上空的结构特征。與此同時,設計選材上著重體現可持續應用的設計元素:新型生物塑料质料、再生质料,或是對環境影響小的環保建材等成爲設計新寵。突出Z世代消費群的審美視角和價值觀念。



風水中的適老設計
張藝文
方案以五行中的色彩爲著手點進行設計,在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同時,結合風水相關知識,創造出讓老年人情緒放松,身體舒適的空間。結合適老元素中的色彩,基于老年人的身體特征和心理需求,制止視覺退化帶來的未便,多接纳淡雅溫暖的色調營造和緩放松的氣氛,讓老人心平氣和、心境舒緩放松,切合他們安享晚年的心情。




全體師生合影

布展

展覽現場


專家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