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介與女性教席 > 新聞動態 > 正文

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與女性教席论坛分论坛三——跨界:妇女流传与媒介力量嘉宾看法集锦

發布時間:2023-01-05 宣布者:文化流传与艺术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與女性教席) 浏覽量:

1FD05

2022年12月28日下午,为深入探讨妇女国际流传对促进女性生长和社会进步、文明互鉴和人类命运配合体构建的作用,“跨界:妇女流传与媒介力量”——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與女性教席论坛第三平行论坛上,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们就如何发挥流传与媒介在妇女事业中更大作用,更好贯彻男女平等国策,实现性别平等展开了跨界对话。

1D367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宋素紅教授作了題爲《互聯網時代女性報道的誤區與規避》的報告。她結合對近年來新型主流媒體中對于女性的報道的觀察,區分女性新聞報道中女性元素與女性權益,認爲女性元素僅構成新聞報道的特色,女性權益才是女性新聞報道的底色,並指出傳播者需要認識到女性新聞並非普通的社會新聞,還承載著推動性別平等、維護女性權益的社會責任,才气走出互聯網環境中女性權益報道存在的三大誤區,在當下和未來生機勃勃的互聯網世界中,探索出女性權益報道的新空間、新偏向。

1F5B9

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甯教授作了題爲《新型主流媒體與性別平等文化傳播》的報告。她指出,新型主流媒體雖然不斷增加具有高度性別敏感的新聞報道數量,從多角度展現當代女性的社會風采,並自覺使用新聞事實和科學數據破除性別刻板印象,但在性別平等意識方面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她根據對青年網民、新媒體從業者性別觀念的調查結果,提出主流媒體要對青少年進行正向引導,新聞從業者須進一步提高媒介性別素養。

22212

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崔文惠作了題爲《不讓須眉,勇毅前行——新時代提升女性在融媒體的傳播力》的報告。她指出女性全媒體傳播者正異軍突起,入駐各大新媒體平台,在短視頻、直播、科技等領域表現突出,展現出女性媒體人的風采與力量,並且在女性題材作品推廣、女性權益保護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她強調廣大婦女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以巾帼不讓須眉的激情和努力,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婦女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在全媒體領域充实展現新時代的女性風采。

247F8

青島市廣播電視台廣播中心主任、主任編輯趙娜作了題爲《讓性別平等的理念在媒體領域落地生根》的報告。她指出大衆傳媒要更好擔當社會責任,需提升女性媒介決策力和治理參與度、建構社會性別平等環境,創造性別平等模範,向社會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性別觀念,建構更多元的女性形象。

257D2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王琴作了題爲《女性參與媒體傳播:賦能與挑戰》的報告。她指出信息技術正成爲媒介賦能的重要途徑,我們一方面要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力量積極參與媒體傳播,逐漸成爲傳播主體,感受媒介技術賦予的巨大能量;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女性面臨著網絡社會性別數字鴻溝的挑戰。她圍繞構建性別平等的網絡文化環境提出要加強媒介素養教育,鼓勵和引導女性關注信息技術、落實監管與評估,營造性別平等的媒介環境等應對战略。

2880B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唐觐英在《網絡輿論女性/性別話語中的“文化”遮蔽與“現代”偷換問題》中指出,網絡輿論中女性/性別話語往往事關人心政治,近年來涉及女性/性別的網絡輿論風波背後存在“文化”遮蔽問題、“現代”偷換問題,啓示著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要领來看待女性/性別領域的現象或事物,堅持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話語之魂”,講好婦女解放與男女平等話語。

23BF8

中華PP电子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歡教授在《加強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國際傳播》的報告中強調加強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國際傳播的须要性,提出要以黨的最新理論结果爲指導,提煉中國婦女事業發展的寶貴經驗,以婦女事業的成就和中國婦女的嶄新形象爲傳播的主要內容,講好中國故事。

19CD7

第三平行論壇由中華PP电子學院交流相助處處長張琦主持。她對本次論壇進行回顧與總結,並期待未來擁有更多跨界交流互動的機會,彙聚跨界智識,發揮跨界的力量,更好爲促進性別平等在媒體行業的實現、婦女國際傳播事業的發展與人類命運配合體的構建貢獻力量。

2D5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