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全黨開展。這釋放出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強烈信號。
定格的瞬间,蕴含着珍贵的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期间,经常停下脚步,一次又一次将目光聚焦到作风建设上。让我们深刻学习领悟总书记重要論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划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

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党群服务中心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在鹹甯市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黨群服務中心,牆上張貼的《服務群衆事項清單》,吸引了總書記的目光。
“過去更多的是要求群衆去做事,現在更多的是黨員幹部給群衆辦事、做服務,這是一個基础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持續爲基層減負,讓基層幹部能夠用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服務群衆。”
爲基層減負成效好欠好,基層幹部最有發言權。“要開的證明少了,對接上級部門的權責更清晰了,讓我們有更多時間、精力走村串戶,爲群衆服務。”四邑村駐村第一書記說。
二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考察时,同当地村民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考察調研。
在港中坪村黨群服務中心院子裏,村黨支部書記段德喜向總書記彙報了切身感受到的變化:“我們村部最多的時候有38塊牌子,現在只有12塊了。”
段德喜告訴總書記,現在需要村裏開的證明少了,原來最多的時候有20多項,包罗死亡證明、出生證明等,現在多數都不用了,職能部門交辦的事也少了。村幹部手機上的微信事情群也從最多時的30多個減爲現在的4個。各人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爲老黎民服務了。
總書記點頭肯定。他指出,黨中央明確要求爲基層減負,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权要主義問題,精兵簡政,持之以恒把這項事情抓下去。
今年,在謝家鋪鎮港中坪村,村黨群服務中心的牌子又減少了,只剩下10塊。
三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旅行《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當選的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延安,瞻仰革命聖地。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總書記在“延安時期的十個沒有”展板前久久駐足。展板上寫著:“一沒有貪官汙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
“當年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要把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産黨人留下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好發揚好,勇于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確保黨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焦点。”
四

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锦州市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2022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遼沈戰役紀念館。館內懸挂著一面“仁義之師”錦旗。遼沈戰役期間,錦州鄉間的蘋果已經熟了,行軍路過的解放軍戰士雖然饑渴難耐,卻一個都沒有摘。
“毛主席說‘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鄙俚的,因爲這是人民的蘋果’。這樣的蘋果,我們現在也不能吃。”總書記的話語意味深長。
五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运动时,旅行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蘭考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在看到焦裕祿提出的“幹部十禁绝”時,總書記十分認真地逐字逐句閱讀。
禁绝用國家的或集體的糧款或其他物資大吃大喝,請客送禮;一律禁绝送戲票,十排以前戲票不能光賣給機關或幾個機關經常包完;一律禁绝到商業部門、相助社部門要特殊照顧……
總書記仔細觀看修改痕迹明顯的“十禁绝”稿本,認真聽取講解,並對隨行人員說,中央在制定“八項規定”時,曾受到“十禁绝”的啓發。
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發祥地。從1962年12月到1964年5月,焦裕祿在蘭考事情了470多天,依靠群衆、團結群衆戰風沙,鬥“三害”,開創了工程治理和生態治理相結合的路子。
總書記說,雖然焦裕祿離開我們50年了,但焦裕祿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體現了共産黨人精神和黨的宗旨,要鼎力大举弘揚。
遇到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幹部,總書記說:“我們來是同一個目的,我也是來學習的。”
六

這是西柏坡紀念館內的“六條規定”展板。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紀念館內,總書記在一塊展板前站了很久,一條一條對照:“不做壽,這條做到了;不送禮,這個還有問題,所以反‘四風’要解決這個問題;少敬酒,現在公款吃喝获得停止,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少拍掌,我們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這一條堅持下來了;第六條,我們黨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1949年3月,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戰役硝煙剛剛散盡,中共中央離開中國革命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進京之前專門制定“六條規定”。
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習近平總書記也反複提到“趕考”一詞,飽含憂患地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
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生死。總書記駐足的這些地方,體現著我們黨對作風建設的高度重視。
實踐證明,只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黨風建設就沒有什麽解決不了的問題。十多年馳而不息,“八項規定改變中國”成爲越來越多人發自內心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