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再起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
??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什麽樣的?
??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爲基础保證,以立德樹人爲基础任務,以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爲基础目標,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爲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要领、治理現代化爲基本路徑,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爲焦点功效,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速建設教育強國》一文中,總書記進一步闡釋了教育強國應當具有的六大特質,即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
??這六大特質,明確了教育強國的基本特征,爲我們建設教育強國明確了偏向。
??思政引領力,主要是指始終掌握正確政治偏向、有效塑造青少年價值觀、掌握意識形態事情領導權的能力。??
??提升思政引領力,必須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和结果應用。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空間和陣地,打造培根鑄魂、啓智增慧的高質量教材,促進學生康健成長、全面發展。
??人才競爭力,主要是指人才的綜合實力、競爭實力尤其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國際比較優勢。??
??提升人才競爭力,要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革新,建设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在戰略急需和新興領域,探索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持續開展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戰略行動,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织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加速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鼎力大举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术人才。
??科技支撐力,主要是指有效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並通過科技自立自強有效支撐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提升科技支撐力,要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施基礎學科和交织學科突破計劃,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提高高校科技结果轉化效能,開辟振興區域發展新賽道,前瞻謀劃科技創新事情,以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民生保障力,主要是指有效回應人民群衆對越发公正優質教育需求、有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配合富足的能力。??
??提升民生保障力,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革新發展结果更多更公正惠及全體人民。順應人民群衆新要求、新期待,圍繞解決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深化教育綜合革新,持續增強人民群衆對教育革新發展的獲得感幸福感。
??社會協同力,主要是指調動中央和地方積極性、有效協調整合全社會資源、形成配合支持教育發展的強大协力。??
??提升社會協同力,要完善現代教育協同機制,進一步優化相關政策設計,彙聚強大协力,增強教育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共生互動的能力。營造全社會配合關心支持教育強國建設的良好環境,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建設教育強國強大协力。
??國際影響力,主要是指中國教育的全球話語權、吸引力和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引領力、塑造力。??
??提升國際影響力,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战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提升全球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相助,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推動各級各類教育找准國際交流相助的方位和職責,提升全球教育治理能力,促進更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爲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