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師德師風 > 正文

    习近平关于教师的重要論述

    發布日期:2024-11-22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康健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國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做學生康健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成爲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高素質教師;牢固樹立革新創新意識,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爲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作出貢獻。

    致全國廣大教師的慰問信(2013年9月9日)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爲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事情來抓,提升教師素質,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康健,維護教師權益,充实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支持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致全國廣大教師的慰問信(2013年9月9日)

    ■全社會要鼎力大举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使教師成爲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致全國廣大教師的慰問信(2013年9月9日)

    ■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老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不能想象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爲好老師。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了。昔人雲:“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爲責任和使命。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

    我們的教育是爲人民服務、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爲革新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黨和人民需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好老師的理想信念應該以這一要求爲基准。廣大教師要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學治理事情全過程,嚴肅認真對待自己的職責。要注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门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産黨。好老師應該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配合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幫助學生築夢、追夢、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都成爲實現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

    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曆、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憧憬,使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化爲日常行爲,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價值塑造能力,引領學生康健成長。

    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4年9月9日)

    ■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乐成教育的重要條件。“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爲人處世、于國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價值觀。一個老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老出問題,怎麽能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好人生偏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及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及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爲師亦爲範,學高爲師,德高爲範。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

    師德是深厚的知識修養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老師自我修養。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應該是每一個老師的不懈追求和行爲常態。好老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以自己的模範行爲影響和帶動學生。

    好老師的道德情操最終要體現到對所從事職業的忠誠和熱愛上來。好老師應該執著于教書育人。我們常說幹一行愛一行,做老師就要熱愛教育事情,不能把教育崗位僅僅作爲一個養家生活的職業。有了爲事業奮鬥的志向,才气在老師這個崗位上幹得有滋有味,幹出好成績。如果身在學校卻心在商場或心在官場,在金錢、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較量中掌握不住自己,那是當欠好老師的。

    現在,许多地方做老師還比較清苦,特別是農村基層小學老師很辛苦,收入不高,物質生活不是很寬裕,有些家庭負擔較重的老師生活還比較困難。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關心廣大老師特別是生活事情有困難的老師,努力爲他們排憂解難。同時,老師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業業做好事情。做老師,最好的回報是學生成人成才,桃李滿天下。想想無數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學到知識、學會做人、事業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讓人舒心、讓人驕傲的成就。

    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4年9月9日)

    ■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老師自古就被稱爲“智者”。俗話說,前人強不如後人強,家庭如此,國家、民族更是如此。只有我們的孩子們學好知識了、學好本領了、明白更多了,他們才气更強,我們的國家、民族才气更強。

    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要领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基础基礎。學生往往可以原諒老師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老師學識淺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知識儲備不足、視野不夠,教學中一定捉襟見肘,更談不上遊刃有余。

    國外有教育家說過:“爲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在信息時代做好老師,自己所知道的必須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範圍,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

    陶行知先生說:“出世即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這就要求老師始終處于學習狀態,站在知識發展前沿,刻苦鑽研、嚴謹笃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過去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看,這個要求已經不夠了,應該是要有一潭水。

    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4年9月9日)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行能成爲好老師。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恒的主題。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啓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老師的愛,既包罗愛崗位、愛學生,也包罗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有人說,好老師的眼神應該是慈愛、友善、溫情的,透著智慧、透著真情。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爲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康健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乐成的喜悅。

    有愛才有責任。好老師應該明白,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並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治理之中。正是因爲愛教育、愛學生,我們许多老師才有了用一輩子備一堂課、用一輩子在三尺講台默默奉獻的力量,才有了在學生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勇氣,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學的銳氣。老師責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老師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離開了尊重、理解、寬容同樣談不上教育。“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也多術,就是要求老師具有尊重、理解、寬容的品質。這自己就是一種偉大的教育力量。受到尊重、获得理解、获得寬容,是每一個人在人生各階段都不行缺少的心理需要,兒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一些調查质料反映,尊重學生越來越成爲好老師的重要標准。好老師應該明白既尊重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抬头挺胸,又通過尊重學生的言傳身教教育學生尊重他人。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性格愛好、脾氣秉性、興趣特長、家庭情況、學習狀況纷歧的學生,必須精心加以引導和培育,不能因爲有的學生不討自己喜歡、不對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學生分爲三六九等。對所謂的“差生”甚至問題學生,老師更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幫助。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爲有用之才。

    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4年9月9日)

    ■要制定激勵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最美鄉村教師的事迹很感人,但感動之余,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爲他們做點實事。老師的事情生活條件要有基本保障。對紮根邊疆、紮根鄉村的教師,要給予更多關愛和培養。國家教育經費要注意向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傾斜。這是個大賬、長遠賬,要想明白、算清楚。

    在中央民族事情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9月28日)

    ■發展教育事業,廣大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希望你們牢記使命、不忘初衷,紮根西部、服務學生,努力做教育革新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爲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爲祖國下一代康健成長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給“國培計劃〈二〇一四〉”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2015年9月9日)

    ■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的講話(2016年9月9日)

    ■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一支弘大的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師。

    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的講話(2016年9月9日)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爲教育事業支付了辛勞、奉獻了力量、貢獻了才智,要在廣大教師中、在全社會鼎力大举宣傳和弘揚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迹和高尚品德。

    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的講話(2016年9月9日)

    ■希望廣大教師認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産黨,教育和引導學生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意識到肩負的責任,牢固樹立爲祖國服務、爲人民服務的意識,立志成爲黨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的講話(2016年9月9日)

    ■要以黃大年同志爲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爲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革新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曆史的偉大奮鬥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迹作出的指示(2017年5月)

    ■增强師德師風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倡全社会尊师重教。

    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領域的優秀人才。這對我們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樣,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也對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2日)

    ■昔人說:“師者,人之模範也。”在學生眼裏,老師是“吐辭爲經、舉足爲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範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康健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2日)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尺度应该是師德師風。師德師風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事情,既要有严格制度划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2日)

    ■對教師提出高標准、嚴要求,是天經地義的,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民族負責。中國曆來以“師者,人之模範”的標准來要求教師。昔人講:“欲成就人才者,不患其禀質之不美,患夫師學之不明也。師學不明,雖有美質,無由成之矣。”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人們常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我講過:“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及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及格者”。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9月10日)

    ■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爲這個課要求高。在浙江事情時,我給大學生講過思政課,當時我要求浙江省委班子成員都到大學去講課,而且都聯系一所大學,我就聯系浙大。我在福建事情時也去講過。思政課教學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涉及革新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涉及黨史、國史、革新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涉及世界史、國際共運史,涉及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等等。這樣的特殊性對教師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國內外形勢、黨和國家事情任務發展變化較快,思政課教學內容要跟上時代,只有不斷備課、常講常新才气取得較好教學效果。思政課上學生會提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往往涉及深層次理論和實踐問題,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講透徹並不容易。我們這個國家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在不斷探索中完善的,現在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新中國建设七十年、我們黨建设九十多年來,是在不斷摸索中前進的,曆經坎坷,也走了些彎路,也出現了像“十年浩劫”這樣的情況。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掌握住,像《國際歌》中唱的那樣,我們黨也不是神仙天子,在摸索中前進肯定會有失誤,不要因爲有這些失誤就喪失對黨的信念,動搖對我們所秉持的理想信念的堅定性。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事情會議上說過,“講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讓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來講,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今天,我想進一步談談思政課教師素養的問題。

    第一,政治要強。思政課要解決學生理想信念問題。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課教師心中紮下根,才气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思政課教師只有自己信仰堅定,對所講內容高度認同,做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範,才气講得有底氣,講深講透,才气有效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自覺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教師是釋疑解惑的,自己都疑惑重重,講出來的東西不會是充实堅定、富有熏染力的。

    第二,情懷要深。思政課要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只有打動學生,才气引導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展現的情懷最能打動人,甚至會影響學生一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气熏染人。我爲什麽對焦裕祿那麽一往情深,就是因爲我在上初中一年級時,當時宣傳焦裕祿的事迹,我的政治課老師在講述焦裕祿的事迹時數度哽咽,一度講不下去了,捂著眼睛哭泣,特別是講到焦裕祿肝癌最嚴重時把藤椅給頂破了,我聽了很受震撼。思政課教師要有家國情懷,心裏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罗致養分、豐富思想。要有傳道情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事業投入真情實感,對思政課教育教學有執著追求。要有仁愛情懷,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爲一體,心中始終裝著學生,讓思政課成爲一門有溫度的課。

    第三,思維要新。思政課要教會學生科學的思維。思政課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該只是一些抽象的看法,而應該是觀察認識當代世界、當代中國的立場、觀點、要领。思政課教學是一項很是有創造性的事情,要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善于運用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善于運用矛盾分析要领抓住關鍵、找准重點、闡明規律,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在教學中可以討論問題,更要講清楚成績;可以批評不良社會現象,更要引導學生正面思考;可以講社會主義建設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更要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前景充滿信心。無論怎麽講,最終都要落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要领上來。

    第四,視野要廣。思政課教師要有知識視野,除了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之外,還要廣泛涉獵其他哲學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知識。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學生經常會把國外的事情同國內的情況聯系起來,這個過程就會産生一些疑惑。學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課要講清楚的重點。要善于利用國內外的事實、案例、素材,在比較中回覆學生的疑惑,既不封閉守旧,也不崇洋媚外,引導學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還要有曆史視野。曆史是最好的老師。思政課教師的曆史視野中,要有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要有五百多年世界社會主義史,要有中國人民近代以來一百七十多年鬥爭史,要有中國共産黨近一百年的奮鬥史,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年的發展史,要有革新開放四十多年的實踐史,要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原理講明白、講清楚。

    第五,自律要嚴。思政課教師對自己要求要嚴格,既要遵守教學紀律,也要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不能在課上講得不錯、卻在課下亂講,不能在現實生活中表現不錯、卻在網上亂說。思政課教師掌握著課堂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一定要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遵守紀律,不意味著不能講矛盾、碰問題。有的教師怵于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屬性,擔心禍從口出,總是繞開問題講、避開難點講。只要堅持正確政治偏向,立足于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全面客觀看問題,就不用擔心在政治上出問題。要給教師充实的信任,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气信其道。思政課教師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熏染學生、贏得學生。要有學識魅力,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思想要有境界,語言也要有魅力,從教師的話語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人格和學識。要自覺做到修身修爲,像曾子那樣“吾日三省吾身”,像王陽明那樣“誠意正心”、“知行合一”,自覺做爲學爲人的楷模,做讓學生喜愛的人。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年3月18日)

    ■教师是教育事情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宽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把師德師風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宽大教师继续发扬老一辈教育事情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要增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域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在全党全社会鼎力大举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民俗,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宽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停涌现的良好局面。

    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的講話(2021年3月6日)

    ■教師是教育事情的中堅力量,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也很難産生高水平的創新结果。大學教師對學生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教師要成爲“大先生”,做學生爲學、爲事、爲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爲全面發展的人。要研究真問題,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善于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要堅定信念,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講話(2021年4月19日)

    ■好老師要做到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希望你們繼續學習弘揚黃大年同志等優秀教師的高尚精神,同全國高校廣大教師一道,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真正把爲學、爲事、爲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作出新貢獻。

    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的回信(2021年9月8日)

    ■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有世界一流的大師。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強中青年教師骨幹的培養,把人民大學打造成爲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領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講話(2022年4月25日)

    ■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個配合特點,都有一支優秀教師隊伍。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麽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爲什麽樣的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品德、成爲“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有愛才有責任。廣大教師要嚴愛相濟、潤己澤人,以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啓學生智慧,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每一個學生都康健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老師應該有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的自覺,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模範行爲影響和帶動學生,做學生爲學、爲事、爲人的大先生,成爲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爲世人效法的榜樣。

    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講話(2022年4月25日)

    ■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增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事情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鼎力大举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实际需要,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民俗,提高教师政治职位、社会职位、职业职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恒久从教、终身从教。要增强師德師風建设,引导宽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修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理想,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在主持中共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23年5月29日)

    ■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廣大教師要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爲榜樣,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要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讓教師成爲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努力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優秀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

    在北京育英學校考察時的講話(2023年5月31日)

    ■長期以來,以你們爲代表的全國廣大教師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培根鑄魂,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爲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教師群體中湧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的道德情操,啓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笃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新征程上,希望你們和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爲榜樣,鼎力大举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致全國優秀教師代表的信(2023年9月9日)

    ■國家要強大,必須辦好教育。一師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這一紅色資源保護運用好。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立報國強國雄心向,努力成爲堪當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在湖南考察時的講話(2024年3月18日至21日)

    (選自《論教育》,中央文獻出书社2024年9月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