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悟合一
怦然心動
愛的實驗場
中華PP电子學院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
2023屆畢業設計優秀作品展
視覺傳達設計专业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不行或缺的存在。2023届視覺傳達設計专业30名结业生,以“愛的實驗場”为主题。她们的设计思考聚焦于女性生长、儿童生长、家庭建设和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偏向。从后疫情时代社会的情感需求,探索如何运用视觉转达的创意工具让“爱”在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生活越发包容、重生机勃勃、更充满爱。同学们从差异偏向、差异视角展开思考和创作,提出系统、完整的解决方案,并接纳动、静结合的多媒介展示形式表达主题。例如,“亲心时刻——关于亲子心理效应的科普设计”、“吃吃吧——引导儿童康健饮食的绘本设计”、“新女书”等优秀作品都体现了视觉转达专业的特色,也展现了学生面向未来的设计理想、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指導教師團隊
高春燕 陳楊 王文璐 高文謙

設計說明:爲了適應中華PP电子學院的發展需求,探索切合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特點的視覺形象,本設計首先對學院的文化、精神及理念進行思維發散;其次根據調研內容歸納關鍵詞並形成多個設計方案;再次將平面的視覺要素向多形態、動態化發展深化,形成視覺統一、豐富變化的多形態標志;最後將設計作品整合,進行動態視頻綜合呈現、設計周邊的應用展示。爲學院視覺識別系統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作者姓名:吳舒睿
指導教師:陳楊 高春燕
設計說明:本作品從藝術設計與科技融合的角度出發,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在數字空間中的拓新與應用,以原始彩陶紋樣爲基礎,在數字空間中探索傳統紋樣的變化與衍生,觸發人們重新認識與感知彩陶文化,豐富彩陶文化的設計內容,拓新彩陶紋樣的設計形式。交互設計部门,根據聲音與手勢的變化,生成專屬的彩陶紋,聲音與手勢的特征差异,衍生出無限發展變化的視覺紋樣。藝術設計與科技的碰撞,開拓了彩陶文化創新與發展的思路、途徑,期望能夠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注入新動力,提供新動能。


作者姓名:謝玉瑤
指導教師:高文謙
設計說明:本作品是面向儿童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的绘本。作者通过原创故事《爷爷家的泥塑虎》,从儿童的视角介绍了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及流程,并在绘本中创新性地应用了增强现实的AR技術,越发突出了兒童閱讀的趣味性和鳳翔泥塑的民族性,讓兒童在閱讀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成爲傳承非遺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的新生力量。


設計說明:這是一本教孩子認識食物,學會康健飲食的繪本,爲3-6歲兒童繪制。通過淺顯的文字和趣味的圖畫,生動地介紹了促進身體發育的紅色食物、增長力氣的黃色食物、以及預防疾病的綠色食物。繪本中用圖畫展示的形式,表現出吃蔬菜水果的好處。本繪本用紅、黃、綠三種顔色幫助孩子建设康健的飲食觀念,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呵護孩子康健成長。


作者姓名:胡谡敏
指導教師:陳楊 高春燕
設計說明:梅蘭竹菊作爲中國畫中的“四君子”,是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不僅寓意高尚的品格與氣節,還蘊含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本作品以“四君子”爲設計內容,通過梳理“四君子”的內涵,分析梅蘭竹菊的藝術表現與創作的方式要领,總結提取視覺形式和特色,融合現代視覺元素,對梅蘭竹菊進行了創新設計。探究現代都市生活中精神寄托的設計解決之道,創作更切合新時代目標群體需求的文創産品,助力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繼承與弘揚;助力目標群體接纳積極的行動,分享正能量,傳遞溫暖、愛心與善意,讓社會和生活變得越发美好。


設計說明:我的母亲是一位白癜风患者,身上的白色斑块影响了母亲的生活和事情,困扰了母亲半生。本设计接纳插画和视频的形式,创作了我与母亲的回忆、配合疗愈和白白共生三个部门。我与母亲的回忆部门,用插图描绘了白斑对母亲的束缚、母亲对我小心翼翼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爱;配合疗愈部门是我与母亲配合创作的,通过刻画割裂再缝补的历程来泛起母亲的痛苦与疗愈;最后的白白共生,构想了一个虚拟的白白宇宙,在这里白斑不再貌寝,而是作为一个符号、一个标志,也希望母亲和更多病友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白斑。


設計說明:本作品從女性康健的視域出發,跨學科地挖掘更多與康健相關的多巴胺陷阱。作品視覺化展現了多巴胺與女性大腦的關系、含糖食物與女性情緒的關系以及多巴胺對女性身體的潛在危害,讓女性更好的了解糖、接納糖和控制糖,從而緩解部门由糖帶來的心理焦慮。通過視覺化創新研究,將醫學、食物學與設計學結合,跨學科多角度地幫助女性更好的了解自我、認同自我,並引發觀者對女性康健的重視與共鳴,讓女性在康健意識覺醒的同時獲得更好的康健生活體驗。


設計說明:本作品從“可持續再利用”的綠色設計理念出發,針對咖啡渣质料展開實驗、設計與應用。歸納咖啡渣的质料特點、功效與屬性,挖掘其應用價值,爲邊遠山區的兒童開發系列清潔用品,通過公益品牌的方式進行了系列的設計表現。爲拓展可持續咖啡渣质料的應用領域,提供實驗依據和參考。期望人們能夠持續關注資源循環利用,形成越发綠色的發展方式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