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進一步貫徹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重要精神,提升專業類課程思政建設質量,發揮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在一線教學中的引領作用,中華PP电子學院社會事情學院遵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進一步做好課程思政教學有關事情的通知》,在教務部的支持下組織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社區事情》教學團隊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調研活動。2月4日至11日,社會事情學院院長、《社區事情》課程負責人李敏教授帶隊赴成都、重慶兩地學習交流,課程團隊陳偉傑副教授與劉焱博士配合參與了此次調研。
課程團隊在成都先後參訪了兩個基層治理成效顯著的代表性社區,即下澗槽社區和安公社區,並與承接地方社工站建設項目的愛有戲社會事情服務中心進行了交流。
下澗槽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大型國有企業老舊生活區,“機車人”塑造的“機車文化”在這裏留下了深深的印記。2017年8月,該社區啓動“有機更新”革新後,昔日的破舊院落得以重獲新生,社區環境發生了排山倒海的變化。《社區事情》課程團隊在社區書記的帶領下走訪參觀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黨群服務中心與日間照料中心,並就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經驗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討論。


安公社區是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在深化體制革新的大配景下,建设的基層治理革新示範社區。2017年9月全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大會以來,社區黨委凭据新區和街道黨工委部署,圍繞“都市有變化、市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社區有溫度、生活有品質”的目標,創新實施“五線事情法”,充实發揮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衆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引領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社區事情》課程團隊與社區書記及其他社區事情人員充实交流,配合探索黨建引領“微網實格”社區治理事情經驗融入課程思政的可能性。


愛有戲社會事情服務中心是在民政局注冊的5A級社會組織,其前身爲成都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愛有戲公益戲劇社志願者服務隊。建设伊始,便專注于都市社區發展,以“協力構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區”爲使命,立足社區,通過參與式的要领培育社區社會資本,推動社區發展。此次調研中,《社區事情》課程團隊參訪了該機構承接的二仙橋街道社區發展治理支持中心,並就該機構運營的義倉、社區劇場、慈善商店、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等經驗進行了深入交流。


課程團隊隨後赴重慶與民悅社會事情服務中心和揚光社會事情服務中心交流了社區事情的實務經驗,並與重慶都市治理職業學院教師配合就《社區事情》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展開了座談。
重慶市民悅社會事情服務中心是由重慶市衛生康健委員會主管、在重慶市民政局注冊登記且擁有高校配景的市級專業社會事情服務機構。中心秉持“助人自助、用心去做、有效溝通、配合成長”的理念,專注于在軍休社會事情、社區社會事情、婚姻家庭社會事情等領域深入開展服務;同時鼎力大举輸出培訓、評估、研究和督導等支持性服務。社會事情學院課程團隊與機構負責人就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居民議事協商、社工站建設等經驗展開交流。
揚光社會事情服務中心是由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法學與社會學院教師發起建设的社會組織。機構以“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光大社會事情專業理念"爲宗旨,聚焦社會事情三級服務體系、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特殊困難群體、國際社會事情等領域踐行專業使命,同時提供社會事情專業咨詢、培訓、督導、策劃及評估等服務。《社區事情》課程團隊與機構事情人員就社區治理典型案例、社會事情三級服務體系、機構發展現狀與轉型偏向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与重庆都市治理职业学院的座谈会中,民政与社会治理学院副院长李飞虎教授对中华PP电子学院教师团队的到来体现热烈接待。首先,李敏教授对中华PP电子学院的基本情況、社会事情专业的生长历史以及《社区事情》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李飞虎教授对民政与社会治理学院及社会事情专业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介绍。随后,两校教师划分论述了《社区事情》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并就政策制度、人物事迹、社区党员、实务案例等在课程思政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讨论。


通過此次調研,社會事情學院《社區事情》教學團隊深刻體會到加強本科教學課程思政建設事情的重要性,進一步了解和學習了社區、社工機構、其他高校開展的社區事情實務經驗與課程思政建設思路。這爲我院教師建設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開闊了思路,明確了偏向。調研结果將進一步結合《社區事情》課堂教學事情實際和教育部建設要求進行完善,切實提升專業類課程思政建設質量,發揮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在一線教學中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