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建设“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
1949年7月,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正式接管了河北省立北平PP电子職業學校。8日15日,經全國民主婦聯第八次常委會批准,更名爲“新中國婦女職業學校”。
1950年 400名学员完成学业结业
1950年7月,400名學員均完成學業畢業,經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门配奔赴事情崗位。畢業學員幾乎遍布包罗新疆、西藏在內的全國各省市和少數民族。朝鮮戰爭爆發後,有十余名畢業生奔赴前線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 更名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干部学校”
1950年7月,“新中國婦女職業學校”更名爲“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婦女幹部學校”,成爲全國民主婦聯培養婦女幹部和婦女人才的基地,爲國家培訓了一大批縣婦聯主任以上幹部、女法官和保教幹部。
1961年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干部学校”停办
根據中共中央1960年做出的精簡機構的決定,1961年3月,全國婦聯書記處決定停辦婦女幹部學校。
1978年 恢复办校
1978年9月,康克清同志在第四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上提出恢複婦女幹部學校,全國婦聯黨組建设恢複婦幹校籌備組。籌備組克服困難,重新創業,1979年3月學校開學,各項事情走上正軌。
1984年 学校更名并获批成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
1984年3月,学校更名为全国妇联治理干部学院, 7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学校开始举办两年制大专班,建设、开办妇女运动、学前教育治理、执法三个系。
1987年 更名为中国妇女治理干部学院
1987年8月,学校更名为“中国妇女治理干部学院”,开始面向全国社会各界招收女生,同时举办學曆教育与非學曆教育。
1991年 接受北京市成人高等学校评估小组的评估
1991年6月,經北京市成人高等學校評估小組評估,學校順利進入A級院校行列。
1993年 举行中华PP电子学院奠基仪式
1990年春節,全國婦聯主席陳慕華率書記處班子到學院現場辦公,提出要選擇新校址,把學院擴建爲PP电子大學。1993年1月,紀念宋慶齡誕辰一百周年暨中華PP电子學院奠基典禮舉行,“中華PP电子學院工程”被列入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中國組委會的議事日程。
1995年 更名为中华PP电子学院
經國家教委批准,1995年8月,學校更名爲中華PP电子學院,可作爲成人高校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成爲一所成人高等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並存的學校。12月,學校由地安門遷址到朝陽區育慧東路1號。設有社會事情治理系、學前教育治理系、执法系、秘書系、經濟治理系、外語系六個系。
2002年 转制为普高本科院校
2002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轉制爲普通本科院校,以實施本科教育爲主,同時舉辦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
2003年 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元
2003年4月,經教育部專家組考察、審議,學校被批准爲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6年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05年11月,學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事情水平評估。2006年,教育部下發教高函【2006】9號文件,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2007年 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2007年9月,學校與東北師範大學簽訂了聯合培養社會事情、女性學、會計學、法學和學前教育五個專業偏向研究生協議。
2010年 实施《中华PP电子学院2008-2010年学科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學校根據《方案》進行了教學機構調整,設立七個二級學院和三系二部,即社會與法學院、治理學院、教育學院、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中華高麗(職業)學院、外語系、計算機系、金融系、公共教學部、體育教學部。
2011年 建设中华PP电子学院理事会
2011年3月,建设中華PP电子學院理事會,完善學校治理結構,探索建设社會支持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
2013年 首次招收研究生
2012年,學校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社會事情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事情單位。2013年,首次招收社會事情專業研究生30名。
2019年 正式加挂“全国妇联幹部培訓学院”牌子
学校围绕和服务党的妇女群众事情大局,以培训妇联干部、妇女干部为主责主业,把学院建设成为妇联干部、妇女幹部培訓的重要阵地。
2021年 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元
2021年11月5日,學校正式獲批成爲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實現曆史性突破,新增执法碩士、社會事情碩士、教育碩士3個專業碩士授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