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凝聚她力量·立功新时代”三八妇女节主题沙龙运动在中华PP电子学院(全国妇联幹部培訓学院)乐成举办。本次沙龙运动特别邀请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获奖者、“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青年学术演讲角逐获奖选手、“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者等优秀首都女科技事情者代表。小编将为各人泛起六位女科技事情者的励志故事和生长心路。

“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
获得者 曹春梅
“如何掩护受损心脏的好奇心就像北斗星一样引领着我不懈前行,坚守医学研究这一远大又热爱的事业让我拥有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勇攀岑岭的动力。”“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获得者、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实验室主任曹春梅曹春梅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系统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她通过深化心肌损伤掩护机制研究和临床转化,支撑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以及疾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服务于全民康健的重大需求。多年以来,曹春梅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利用最新的研究要领和最前沿的技术革新自己的事情,以建设科技之都为使命,为北京市医疗系统杰出人才托举发挥了要害作用。

“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
获奖者 于莹
“女性身上有一種很強的韌性。”北京農信互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于瑩曾獲得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青年骨幹個人)、中關村大數據産業聯盟“領軍人才獎”、農信互聯年度牛人獎等多個獎項。于瑩一直在追尋著兒時的農業夢,探索著“中國農業的出路在哪裏”的答案,她的團隊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堅信通過數字農業可以讓中國農業彎道超車。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 袁闪闪
“‘她’力量包罗勇气和韧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中国修建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环能科技供热中心主任、住建部供热质量监视检验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袁闪闪谈到,在抗击疫情的那段时间,袁闪闪及其同事就疫情防控常态化提出了有效建议。她希望能够通过校企相助将科学知识和科研结果流传给学生,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她”力量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 杨帆
“对蓝天的憧憬是支持我们事情下去的最大动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北京市情况掩护科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帆的事情内容涉及到养殖历程中动植物的排泄物处置惩罚和再利用。杨帆介绍说,中国每年废弃物的数量十分庞大,但是由于处置惩罚要领和技术的专业性不够,导致许多废弃物无法获得正确利用。她在博士阶段认识到这一点后,毅然扎根到技术开发和研究事情中去。博士结业后,杨帆投身到北京情况治理方面的事情中,谈到北京市大气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她说,这里有她与同事们的不懈努力,有团体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

青年学术演讲角逐获奖选手 骆媛
“我觉得身为女科学家确实需要一份韧劲在身上,作为女性科学家会肩负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家重大创新药创制等科研項目卖力人骆媛,曾获中国科协青年演讲大赛全国一等奖。骆媛一直从事在高危的事情情况中,但为了祖国科研事业和国家宁静,她始终坚守在一线,积极投身科研事业,为科技自立自强孝敬力量。

“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者 丛楠
“我們女性科研人員在高原上就像生長在它懷抱裏的一朵格桑花。”入選“中國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的叢楠博士,2014年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繼續深造,主要從事生態系統與氣候變化方面的研究,她克服了凡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守在青藏高原科研第一線,譜寫了巾帼不讓須眉的動人篇章。

世界因科學而精彩,科學因女性而美麗。在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從科研攻關、结果轉化,到疫情防控、科學普及,處處有科技女性創新創造創業的身影,巾帼不讓須眉,撐起了科技進步與科技爲民的“半邊天”。她們潛心研究、刻苦攻關,以專業和實力诠釋不平凡的“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