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時政要聞 > 正文

2022年“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系列讲座走进中华PP电子学院

發布部門: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2-12-2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基础任务,夯实马克思主义新聞观教育,12月19日、21日、22日,中国传媒大学新聞流传学部学部长高晓虹“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编创团队研究生成员,走进女院课堂,为女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全体师生带来了《“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课程导读》《“十年百变”融视频创作分享》《“大讲堂”短视频创作分享》三场精彩的讲座。中华PP电子学院院长、课程卖力人刘利群教授和网新专业授课团队以及校内外师生130多人加入了线上学习。

系列讲座伊始,高老师介绍了自今年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启动以来,各地高校新聞院系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有创意地开展“大讲堂”课程学习的情况和做法;尤其是在中华PP电子学院开展了“交流互动式”的“大讲堂”教学模式之后,全国多所高校也进行了此类创新学习,提高了新聞流传大讲堂的授课效果,推动了新聞流传教育创新生长。

图片10

12月19日,《“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课程导读》讲座,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三位研究生结合“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视频课程编创历程中的学习感悟和编创经验进行了示范导读。中国传媒大学2021级广播电视学硕士研究生曲伸,2018级广播电视学博士研究生翁旭东、2021级互联网信息博士研究生李超鹏划分带来了题为《信息爆炸时代主流媒体价值作甚?——<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主流媒体的“四力”提升>编创学习心得分享》《如何在战“疫”报道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聞观?——康健报社杨秋兰老师大讲堂课程的学习心得分享》和《新时代新聞学子如何增强“四力”,做好国际流传?——2022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编创学习心得分享》的专题讲述和分享。

图片1

图片3

图片4

由中国新聞网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的系列融视频《十年百变》,充实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生长成就,展现了国际重大议题中的中国形象和责任继续。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编创团队积极进行视听语言融合创新,充实考虑国际海内流传情况,将一个个小故事作为中国生长的代表和缩影,由点及面,以小见大。9月22日开始,《十年百变》系列融视频在中国新聞网客户端、微博、微信视频号、外洋社交平台同步上线,是融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流传好中国声音的创新之作。12月21日,融视频《十年百变》创作团队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曹航宇、卢肖依、邓石、时曹泠、常能嘉、徐远在六名同学划分分享了在确定选题、编辑创作、收获反思历程中的故事与心得。

微信图片_20221223214222

微信图片_20221223214217

微信图片_20221223214212

微信图片_20221223214207

微信截图_20221225113950

微信图片_20221223214158

12月22日,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六名编创同学继续围绕“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系列课程的短视频制作,进一步展开精彩生动的分享。李超鹏同学用细致生动的语言将短视频编创背后的历程一一铺展开来,启发同学们在创作历程中要重视积累、精益求精,从而不停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卢肖依同学介绍了新华社记者周科主授课程《共识、共情、共振——以“春运母亲”报道为例》,从制作基础、内容、节奏、讲述气势派头等多个维度对比长、短视频创作的差异,展现了她对短视频编创的奇特思考。曲伸同学提出“控制节奏、控制叙事、巧用情绪、注重网感”几个可落地、可实操的技巧,勉励同学们日后积极加入短视频编创的实践。常能嘉同学结合2021年“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主讲嘉宾柴红芳老师的教学内容,从重构、善用素材、新媒体特征三个维度向同学们解说了精编大讲堂短视频的编创历程,强调只有用好、用对素材,才气够让短视频的内容制作“容光焕发”。朱娜同学以“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放大舆论监视的正面流传价值”为主题,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她在视频制作历程对编辑创作、网感积累、后期思维培养及团队相助方面的实践感悟。任艾同学首先领导各人回首了新华社记者侯雪静的大讲堂课程《做记者,更要做新时代的纪录者和阐释者》,生动展示了脱贫攻坚战中的一系列伟大成就,以及如何做一个好记者,纪录时代的伟大变迁。

2

3

4

5

6

7

高晓虹教授亲自主持了三场“交流互动”课程,在授课历程中,她为师生们划分解说了大讲堂的编排制作、《十年百变》融视频创作、大讲堂短视频创作的时代配景、任务要求和组织实施历程,并逐一点评了研究生团队的授课。在课程总结中,高老师指出:首先,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是一堂思政课,是致力于新聞流传后备人才生长的重要课程,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创作的历程中,去发现和肩负社会责任,去实现新聞人的职责和使命。第二,新聞流传大讲堂是有组织的教学,是有组织的新聞实践。好比在《十年百变》和大讲堂短视频的制作中,同学们是在有组织的实践运动中去锻炼自己作为记者的“四力”并创新技术能力,这是值得提倡的方式。第三,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及其延伸的“交流互动”讲座,也是一个媒介技术生长和媒介泛起的讨论课程,要努力掌握最新的技术方式和手段来服务党和国家的新聞流传事业。她特别指出,女院是培养女性人才的院校,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和技术要领,为中国妇女事业的生长孝敬我们新聞人的专业力量,讲好中国妇女故事。

本次系列讲座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师生们纷纷体现,谢谢编创团队深入课堂,为我们带来既生动又深刻的解说和导读。同学们体现要向优秀学长学姐们学习,充实利用好“中国新聞流传大讲堂”名贵的学习资源,以实际行动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好作品通报新聞理想与信念,成为敢于肩负新时代责任与使命的新聞流传后备人才。

1

8

刘利群教授对这次系列授课进行了总结,她认为大讲堂“交流互动”课程有以下特点:一、教学团队很是优秀,授课质量水平高。二、教学内容富厚,教学准备充实。三、教学要领灵活,授课很是新颖。四、同龄人教同龄人,教学效果好。刘利群教授代表中华PP电子学院和列位聆听授课的老师同学,衷心谢谢新聞流传大讲堂编创团队带来的高水平的思政课、专业课、示范课、纯金课。谢谢编创团队把这种创新的交流互动教学法的首秀放在中华PP电子学院,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荣耀。特别是得知几位“小老师”都带病坚持事情,更让我们不仅学到了业务,也学到了他们的精神。

刘利群教授体现,今天是本轮课程的结尾,也是女院新聞流传大讲堂课程新的开始。相信在高老师的领导下,在列位小老师资助下,我们会进一步提高新聞流传大讲堂的授课水平,提高新聞流传人才的培养质量,把网新专业教研室流传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流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男女平等文化、流传现代科技文化的“四流传”人才培養理念落到实处,讲好中国妇女故事,为中国妇女事业的流传培养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聞流传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