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時政要聞 > 正文

弘扬长征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思政部教师开展暑期社会调研运动

發布部門: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1-08-03

2021年7月21日-29日,思政部部门教师前往四川省小金县、松潘县、汶川县等地,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运动,以“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为主题、以“重走长征路”的方式进行暑期社会调研运动。

1.翻越夾金山

夾金山海拔4114米,是紅軍萬裏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雖是盛夏季節,但山上氣溫很低。7月24日,老師們頂著严寒和高原反應,攀登上夾金山垭口。下山後到達當年紅一、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的達維鎮。這段路程十分危險,時有落石、泥石流導致门路阻斷,部门老師出現嚴重高原反應,但老師們沒有絲毫畏懼情緒。

2.參觀兩河口會議舊址

7月25日,老師們來到兩河口會議舊址參觀。正是在兩河口會議上,以毛澤東同志爲首的黨中央否认了張國焘的錯誤主張,做出了紅軍北上抗日、開辟陝甘甯根據地的正確決定。兩河口會議爲實現紅軍北上抗日和領導全國抗日運動的偉大戰略目標奠基了基礎。在兩河口會議舊址,老師們收集了大量教科書中沒有的曆史資料,爲新學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積累了珍貴的素材。

3.過草地

7月26-27日,老師們來到若爾蓋草原,瞻仰了紅軍過草地紀念碑。在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地上,追思他們當年衣衫褴褛、艱難跋涉的身影。老師們還瞻仰了紅軍班佑紀念碑。1935年8月,當紅軍長征穿越草地,來到班佑村時,不少紅軍戰士缺乏食物,體力不支,在此期待後續部隊。就在期待中,700多名紅軍戰士,背靠著背坐著犧牲了。2011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在班佑河畔耸立。

在紀念碑前,老師們心緒激動,眼含熱淚。紀念碑上有一段碑文深刻印記在心裏:任何民族都要有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種深刻的悲劇意味:播種,但不參加收獲。這就是民族脊梁。他們曆盡艱難,我們收獲輝煌。

這次調研,老師們身臨其境親身感受紅軍戰士經曆過的艱苦歲月。翻越夾金山,穿過水草地,這只是當年紅軍長征途中的一部门。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戰士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稱爲“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長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迹,是中國革命史上巍峨聳立的不朽豐碑,是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壯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高尚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

在考察途中,老師們還走訪了居住地四周的一個漢藏混居的乡村—黑木斯村。這個村子的居民原本都在山上散居,“512”大地震後,國家出資金幫助他們在山下建设了集中居住乡村。現在,他們家家都建有寬敞的二層樓房,村子裏鋪有水泥路,路邊處處種植缤紛多彩的花朵。村民除了放牧牦牛、外出打工、還可以領取國家的各種補貼。遇見的藏族民衆,不論年老年少,都對我們熱情相迎,並能用漢語與我們交流。在這種小乡村裏,我們看到了民族和諧,看到了我國在災後重建的巨大制度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談到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時,強調思政課教師要具有家國情懷,要關注時代,關注社會。學校積極落實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爲思政課教師設立專項經費,鼓勵思政課教師利用假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和基層。這次以“重走長征路”爲主題的社會調研活動,對思政課教師是一次滌蕩心靈的信仰教育。作爲高校教育事情者和共産黨員,老師們深感要在事情中發揚長征精神,堅定共産主義信仰。要不斷推動思政課教學要领的革新創新,通過實踐教學、多媒體等把長征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中,讓長征精神成爲新一代年輕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