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由我校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女性生长论坛暨纪念世妇会2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乐成举行。“脱贫攻坚与妇女可连续生长”平行分论坛由全球女性生长研究院卖力主办,来自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中国妇女生长基金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學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巴基斯坦拉哈尔银行、阿富汗口述历史刊物办公室、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华PP电子学院的11位海内外、境外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生长学院吴惠芳教授和中华PP电子学院外语系张琦老师主持了聚会会议。

論壇聚焦于婦女脫貧與可持續發展主題,回顧了中國婦女脫貧攻堅的曆程,分享了中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婦脫貧與發展的實踐,探討了未來婦女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雜志社總編輯文炜認爲,脫貧攻堅無論在呼喚意識覺醒、激發內生動力、提高經濟职位等諸多方面都給予貧困農村婦女前所未有的機會。同時,這個特定婦女群體的發展與脫貧又反作用了這場偉大戰役的正向速度。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建岷通過豐富的案例和數據,分享了婦基會積極主動適應新發展新挑戰,推動公益項目運作模式不斷深化,逐步構建女性公益扶貧1.0到3.0立體模式,推動公益扶貧從“輸血式”到“造血式”,從關注“婦女生計”到關注“婦女全面發展”,從獨立項目運作“散點式”到資源整合式“機制性”逐級提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曆程。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學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张丽宾认为加入经济运动是妇女脱贫与可连续生长的焦点。“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实现妇女越发充实更高质量就业,通过完善人为制度和要素使用权收益权缩小两性收入差距,提高妇女社会保障制度笼罩面和保障水平,牢固拓展妇女脱贫攻坚结果,推进妇女高质量加入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保障和实现妇女的经济权利。

內蒙古自治區婦聯黨組書記、主席胡達古拉分享了內蒙古自治區各級婦聯充实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主動作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引領廣大婦女積極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自身價值的創新實踐,提出了以更高水平促進男女平等,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婦女全面發展,在更多領域加強婦女事業相助,更好促進婦女事業發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倡議。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倪婷分析了中國婦女反貧困事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挑戰,認爲將社會性別納入反貧困的決策主流,建设解決婦女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將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逐步調整爲針對相對貧困的發展舉措,在鄉村振興中充实發揮婦女作用仍是長期的任務。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吳惠芳教授調研發現,相助組織能力弱、照料角色的性別固化、返貧風險等依然是婦女發展的挑戰,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婦女發展面臨更多、更嚴重的瓶頸難題。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扶貧與婦女發展項目官員馬铮铮指出,由于文化障礙、家庭負擔以及較低的社會职位,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貧困。而同時,女性在傳統文化領域又有著獨特的優勢,並通過介紹幾個依托傳統文化爲女性賦權創收的項目,探討了女性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

巴基斯坦拉哈尔银行地域操作主管ESHA IQBAL以巴基斯坦Akhuwat基金会的无息小额信贷项目为例,辅以详实的数据,探讨了该非盈利组织的生长历程,并以此作为对传统小额信贷进行批判的路径。

阿富汗口述历史刊物办公室研究人员RAZIA SARAMAD通过案例讲述了在已往19年中阿富汗妇女在人权方面取得的权利和妇女事业的进步,同时指出阿富汗妇女仍然面临家庭暴力、性骚扰、未成年婚姻等问题。提出世界各地的妇女都需要努力事情、学习,以拥有更好的未来、平等的权利和时机,同时勉励男士加入妇女生长事业,以实现永久和可连续的宁静与生长。

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助理教授宋婧通過線上參與會議的方式,分析了女性創業者利用互聯網和手機應用軟件平台進行的創業活動。指出某些女性創業者能夠發揮她們在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應用與創新能力方面具有的優勢,以逃離或者彌補正式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年齡歧視;但同時也指出,由于互聯網創業使得另外一些女性時間部署和事情自主性進一步碎片化和邊緣化,她們面臨的社會經濟差距並未在互聯網經濟中获得彌合。

中華PP电子學院全球女性發展研究院高歌老師以“加油木蘭”·關注貧困女性保障項目爲例,探討了新時代配景下公益扶貧的創新路徑,認爲“公益+扶貧+互聯網保險”的公益扶貧模式刷新了公益和扶貧的理念與價值,啓迪了後脫貧時代婦女減貧與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

會中和會後,與會人員就相關問題與嘉賓進行了進一步的互動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