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至3日,由中华PP电子学院中国妇女生长研究中心与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社会保障与妇女生长——第三届中德性别平等与生长”研讨会在中华PP电子学院召开。聚会会议邀请到来自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社会学系、曾任德国联邦政府性别平等委员会主席的Ute Klammer教授、艾伯特基金会妇女与性别研究部前主任Barbara Stiegler教授。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學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西安培华学院、河南省妇干校、黄河科技学院及中华PP电子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名专家学者加入聚会会议。

會議開幕式由中華PP电子學院中國婦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張李玺教授主持。中華PP电子學院副院長王京霞出席會議並致辭。她指出,本次會議從性別平等角度來探討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是一次充滿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的學術研討,將爲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婦女全面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她對艾伯特基金會的支持和相助熱忱体现感謝,期待雙方繼續相助,會議能夠碰撞出更多學術火花和科研结果。德國弗裏德裏希?艾伯特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駐中國代表康懷德博士出席會議並致辭。他對于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德性別平等與發展會議的成績体现了肯定,並希望雙方繼續搭建學術交流的平台,關注雙方配合關注的熱點問題,分析原因進而提出對策,配合致力于推動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中國社會事情教育協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社會建設與治理研究院院長、社會事情與社會政策系主任關信平教授到會致辭。他指出,性別平等是世界各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議題,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建構社會平等過程中,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應該發揮重要作用。社會保障不僅要保障男女的基本生活,而且應當在幫助人們平衡家庭、就業、社會參與等方面承擔重要責任。回顧我國社會保障的發展,對性別平等方面的體現還存在不足。在社會保障中體系更好地體現性別平等,需要全社會尤其學術界發揮更大作用。

在为期两天的聚会会议上,与会专家围绕生育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养老金、父亲育儿假、陪产假、托幼政策和托幼服务、社区养老模式、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责任、公共服务、家庭照护与职业的平衡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潘锦棠教授指出,应该把“照顾护士假”更名为“父育假”,而且执法要明确禁止用人单元以有身为由拒收女性。中共中央党校李慧英教授深入分析了对我国提倡父亲育儿假存在的困境。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蒋永萍研究员梳理了中国生育保障制度演变,并探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的笼罩面和受益面,将男性生育陪护假及其津贴纳入生育保险。Ute Klammer教授分享了德国养老保障的情况,包罗养老金的性别差距,以及政府凭据养育子女和肩负照顾护士事情等给予一定的加权保障措施,但是养老金主要与事情挂钩,女性就业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推动养老方面的性别平等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Barbara Stiegler教授分享了德国公共服务领域女性的加入情况,以及国家相应的政策。其后的环节她分享了德国家庭照护与职业平衡方面相关的政策,引发学者们对照护事情责任肩负的热烈讨论。此外,学者们还就托幼政策、养老模式、企业责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會議閉幕式由中華PP电子學院中國婦女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向梅副教授主持。艾伯特基金會康懷德博士全程參加會議並致閉幕詞。他祝賀會議取得了圓滿乐成,與會專家的研究很是紮實,期待中德的比較研究可以創造出更多新的知識,希望能轉化爲兩國相關的政策,以推動性別平等。張李玺教授致閉幕詞。她指出,本次會議聚焦性別平等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這些領域相關研究的深入和政策方面實質性的推進,是各人配合奮鬥的目標。將性別平等納入決策主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方面學界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明晰相關看法,探討深層次的影響因素,明確責任主體,提出建設性方案。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實證研究,尤其要用差異的視角分析問題,加大對特定人群的社會保障需求的研究。期待各人在推進性別平等這條门路上繼續努力,攜手共進。
本次研討會聚焦社會保障領域的熱點問題,開展了中德學者的交流對話,既增進了相互了解,又相互啓發,對于今後的相關研究和政策完善都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