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事情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和水平,学习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经验,社会事情学院于9月18日至21日组织硕士生导师前往南京相关高校和社会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本次运动由社会事情学院院长李敏教授带队,来自社会事情学院、文化流传与艺术学院和妇女生长学院的12位硕士生导师和相关老师加入,旨在学习南京高校在社会事情硕士人才培養和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方面的经验,了解相关社会组织的生长状况。
四天的行程,交流團先後參訪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南京師範大學金陵PP电子學院、南京郵電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事情學院、河海大學公共治理學院等五所高校院系和南京市協作者社區發展中心、南京市浦口區益加社會組織創新發展中心兩家社會組織。
在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相关卖力人为交流团全面介绍了学院和学科建设情况。院长高蓓蕾研究员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学院基本情況、专业建设及生长前景;MSW教育中心主任沈黎教授详细介绍了社会事情专业硕士的生长历程、教育教學、基地建设、师资力量和专业成就;王宇红老师解说了MSW实习实训情况;社会学学科卖力人顾辉教授介绍了社会学硕士点生长历史、专业偏向设置以及学生培养等。在自由交流环节,双方就实习督导、基地建设、学位论文规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東南大學人文學院,雙方圍繞社會事情碩士研究生培養展開了充实交流。學院院長洪岩璧教授首先對交流團一行的到來体现了歡迎,並介紹了人文學院的曆史和發展概況;學院副院長張晶晶副教授和社會學系副系主任劉瑩副教授分別介紹了社會學系研究生培養情況,包罗招生規模、培養偏向、培養模式、實習實踐以及論文事情等。雙方就教師發展、研究生獎助學金設置、校外導師治理、學位論文事情等進行交流,並探討了如何將研究生實習與師生學術结果産出相結合等問題。

在南京师范大学金陵PP电子学院,交流团考察了该院家政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并听取了列位专家关于女院家政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建议。学院院长边霞教授介绍了金陵PP电子学院的基本情況和曆史沿革;家政学专业卖力人、前院长赵媛教授介绍了目前全国家政学专业的总体设置和招生就業情况以及未来趋势;熊筱燕教授介绍了金陵PP电子学院家政学硕士的招生与培养情况,并分享了她对家政学科建设配景、学科定位与体系架构的看法。双方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基于当前国家政策、社会需要和行业未来生长趋势构建家政学专业的培养偏向。

在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事情学院,双方就硕士学位点申报、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養流程等进行了较为充实的交流。在双方学院领导介绍了各自学校和学院的曆史沿革后,MSW教育中心张振亮教授对中心的组织架构、培养体系、招生情况、课程设置、基地建设以及科研结果等进行了详细说明;MSW教育中心秘书王园妮博士介绍了社会事情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部署;学院副院长刘晓峰教授分享了学院本硕领悟、科研引领、多元共育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创新模式。双方还就学位点申报与建设、MSW教育中心治理、专业偏向设置、智慧养老、多学科交织生长以及本硕领悟培养等进行了广泛交流。

在河海大学公共治理学院,交流团了解了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養上的特色做法。学院党委书记吴宝海首先介绍了河海大学的曆史沿革以及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学位点建设和人才培養等情况;学院副院长陈涛教授介绍了公共治理学院的生长沿革、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学科生长历程、学科设置、专业偏向、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養等情况;社会学系主任顾金土教授介绍了社会学本科人才培養情况;人口研究所王欢所长介绍了人口研究所开展科研和加入人才培養的情况。交流团一致认为河海大学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養上坚持聚焦行业优势、生长特色领域的做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南京市协作者社区生长中心,中心卖力人王晓洁老师为老师们介绍了机构的生长历程、日常事情以及代表性社会事情服务项目等;目前任职于中心的中华PP电子学院社会事情专业硕士的结业生也分享了在中心的事情和生长经历,并对学校实践教学和招生就業等事情给出了有益建议。双方就未来增强学生实习实践、就业等方面的相助告竣了共识。

在南京市浦口区益加社会组织创新生长中心,老师们了解到该中心是由浦口区民政局与益民社會服務中心相助建设的南京市第一个区级社会组织培育生长平台,其主要事情目标是凭据浦口经济社会生长需要,开展全区社会组织和社会事情人才队伍的培育生长、公益性社會服務项目的开发实施、下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机制的创新探索等事情。除了了解社创中心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运作情况外,老师们还旅行了公益市集、社会组织公益直播角、社会组织沙盘、线上慈善超市等创新运动展示,为了解社会组织的孵化和培育,促进建设产教融合的新型培养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在交流的每一站,李敏對中華PP电子學院、社會事情學院以及我校碩士點建設情況等都做了介紹,並對交流單位毫無保留的經驗分享表達了誠摯感謝。本次調研進一步擴展了導師們的學科視野,不僅有助于提升我校社會事情碩士點的建設和發展水平,而且增強了與其他高校和社會組織的交流相助,對持續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和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