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項目
  • 科研項目
  • 科研结果
  • 媒介與女性教席
  • 研究中心
  • 學報

教研項目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教研項目 > 正文

艺剪人间万象 巧绕千千结——国际教育学院实践周剪纸、中国结才艺实训纪实(上)

發布部門: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3-11-04

2023年10月30日,國際教育學院2021級和2022級學生迎來了本學期的實踐活動。在薛晶晶、陸萍兩位老師的指導組織下,本次實踐周接纳“文化講座+才藝實訓+文化教學實踐”三位一體的組織形式,在10月30日和31日的上午,2021級同2022級學生分別參與了中國結及剪紙的才藝培訓。

本次实践运动有幸请到了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非遗专委会主任委员,非物質文化遗产传统武艺“巧艺结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巧仪老师,以及北京华文学院教务处文体教研室教师,擅长种种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多年外洋教学与中华才艺课教学经验的谭烁老师,担任此次中国结、剪纸事情坊的指导教师。

IMG_258

IMG_259

中國結才藝周巧儀老師和剪紙才藝譚爍老師授課風采

在實踐活動的第一天,兩位老師分別向同學們介紹了中國結及剪紙的由來和基本技法。周巧儀老師講道,中國結最早起源于舊石器時代的“結繩記事”,後來又用在服裝和玉佩上作爲裝飾品,到了清代,繩結則發展到很是高明的水准,式樣多,名字巧,幾近成爲一種藝術品,例如在《紅樓夢》中就曾寫到莺兒編梅花絡子的故事,這裏的梅花絡即是繩結的一種應用形式。

譚爍老師同樣先從剪紙的發展曆史講起,著重介紹了差异意象在剪紙中的意義和作用。如民間剪紙《鹿鶴同春》中,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爲長壽的大鳥,因此兩者結合便有福祿長壽之意。類似的意象組合及美好願景也同樣存在于中國結中,如剪紙中的“雙錢紋樣”和中國結當中的“雙錢結”便都是以銅錢的形狀組合來傳達人們祈求富貴的願望。

對中國結和剪紙有了开端的了解之後,同學們的技藝學習也正式展開。在正式操作之前,老師們先做了詳細而完整的示範。在中國結小組,周老師首先教同學們一些基本的技法,如雙錢結、紐扣結、雙聯結和祥瑞結,以及金剛結、平結和盤長結,各種要领的難度層層遞進。同學們學會基本技法後稍加練習便巧手成花:耳墜、手繩和發卡,把自己和同學裝扮起來。

IMG_260

IMG_261

IMG_262

21級漢教學生制作中國結實況

一根細線,幾經纏繞,萬千祝福,隨之而生。編織中國結,編的不僅是手中的線,更是心中的祝願。繩結在中國文化中,是“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的纏綿青絲,也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盼望。恰如雙錢結寓意財源廣進,祥瑞結代表祥瑞美好,而回環延綿的盤長結則承載了人們長命百歲,相依相隨的人生願望。

在學習過程中,周老師不厭其煩地示範,並關注每位同學的學習情況,給出適時的指導。同學們也在老師的帶領下,做出了許多漂亮的飾品,並能夠使用基本的技法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中國結。

IMG_263

IMG_264

IMG_265

周巧儀老師耐心指導與演示中國結編法

IMG_266

IMG_267

21級漢教學生部门结果展示

在鄰旁教室的剪紙事情坊裏,剪紙技藝的學習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爲了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剪紙的原理,譚老師通過畫示意圖的方式教同學們練習紙的五折、六折、八折等要领,之後是單色剪紙的大量練習。

IMG_268

IMG_269

譚爍老師演示剪紙原理

在練習單色剪紙之時,譚老師強調樣稿可以根據自己想要剪的制品進行調整,同學們都紛紛拿起筆,創作著屬于自己的作品。在難度更大的剪刻環節,則需要更多的細心和耐心,複雜的圖案要使用刻刀,在剪紙的時候也要先剪細節,再剪大的輪廓,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IMG_270

IMG_271

IMG_272

22級漢教學生在譚爍老師耐心指導下開展剪紙活動

“剪采贈相親,銀钗綴鳳真。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在同學們的手中,剪隨心動,一轉一合,妙趣橫生。那些象征著美好祝願的花型、精妙細巧的圖案慢慢地開始呈現在眼前,而當一幅作品正式地完成時,極大的歡喜和滿足便充盈于心了。

IMG_273

IMG_274

22級漢教學生部门结果展示

爲時兩天的才藝學習悄然落幕,無論是學習中國結還是學習剪紙,同學們都真切體會到了專心細致的重要性,正如中國結所講究的“三分編,七分理”,即編繩僅是基礎事情,而整理造型才是最基础的任務,剪紙同樣重視造型的美觀水平,而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則需要支付更多的精力和毅力。因此,學習中國傳統技藝,不僅僅是體會傳統文化的深遠隽永,更是一場磨練品性、培養細心與耐心的旅程。

IMG_276

IMG_277

全體漢教專業學生與兩位指導老師合影留念

同學們學習中國結和剪紙的時光已然結束,而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她們去完成,她們也將把這兩天學到的知識和技巧應用到實踐當中,和學校的留學生展開互動交流。敬請期待漢教專業更多的精彩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