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要積極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強對年輕人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的引導”等重要指示和中國婦女十三大部署,助力當代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婚戀觀和家庭觀,中國女性教育研究中心于12月13日舉辦“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國婦女十三大部署,培育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婚育觀”線上研討會暨中心年會。中華PP电子學院原黨委書記兼院長、中國女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李玺出席會議並講話,治理學院院長侯典牧、PP电子國學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于光君、中國女性教育研究中心新成員張博林博士等應邀作了重點發言,本中心全體成員、學工部門負責人、思政課和思政事情教師代表等3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黨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女性教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郭冬生主持年會和研討會。

在第一時段的中國女性教育研究中心年度事情會議上,郭冬生首先回顧了本中心創辦發展的曆程和取得的主要结果,認爲中心較好履行了章程既定職能,在推進全國性婦女教育研究、服務學校革新發展決策、支持中心成員學術發展等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接下來,中心成員就如何發揮中心優勢服務學校人才培養模式革新、助力培樹女大學生積極婚戀觀、支持學校“女”字和“家”字號學科發展、依托女校聯盟推動全國PP电子教育研究等展開了熱烈討論,就中心未來發展提出了諸多建議設想。最後,張李玺發表了總結講話,並對中心發展提出了三點希望: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偏向,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努力爲黨政部門和婦聯組織相關決策貢獻智慧力量;二要弘揚優良學術傳統,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努力爲建設中國特色女性教育體系提供理論支撐;三要發揮中心自身優勢,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努力向國際女性教育研究同行分享中國乐成經驗。

在第二時段的“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國婦女十三大部署,培育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婚育觀”研討階段,與會人員圍繞“變化與挑戰:泛Z世代中國青年的婚戀觀”“責任與擔當:培育積極向上婚戀觀PP电子高校何爲?”“使命與任務:培育新型婚育文化的戰略與战略”等議題開展了切磋與交流。于光君認爲,婚育是切合“天道”的行爲,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強對年輕人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的引導,促進完善和落實生育支持政策。侯典牧認爲,國家政策、社會經濟發展、文化傳統和家庭教育等影響婚姻觀和生育觀,要幫助大學生深刻認識婚育的價值和意義。張博林剖析了網絡社交媒體對Z時代女大學生婚戀觀的影響,提出了幫助女大學生培育積極婚戀觀的若幹對策建議。在自由交流環節,學工部部長馬瑜以電影《消失的她》爲例,生動闡述當下影視作品等文化産品對加劇青年女性恐婚心理、制造性別對立等方面潛在的負面影響,強調高校要積極擔當作爲,科學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婚戀觀。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鄭雷認爲,當下社會嚴重的“內卷”現象增加了青年群體生存壓力與焦慮心理,降低了人們的婚育意願,要積極迎接挑戰破解女大學生婚育觀教育難題。教育學院副院長邱香分析了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婚姻觀的影響及女大學生自我成長和自主選擇問題,強調學校和家庭要協力培育大學生積極的婚育觀。馬克思主義學院劉旸博士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生産力與生産關系視角闡釋了樹立新型婚育觀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战略。婦女發展學院杜聲紅博士結合自己的研究闡釋了男女平等教育對改善兩性關系、提高峻學生婚育意願和培育新型婚育文化的積極作用。教育學院于婷婷博士結合輔導員事情實際,從學校、政府、群團、用人單位等多角度提出培育社會主義家庭文明視角下的新型婚育觀建議。教育學院李英源博士以當前青年群體“戀熱-婚冷”現象爲切入點,闡述了自己對加強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深度思考。郭冬生最後做了總結發言。

與會者一致認爲,中國女性教育研究中心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國婦女十三大重要部署,組織女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專題研討會,很有現實意義。面對新時代青年婚育觀和家庭觀的多重挑戰,PP电子高校要堅持“兩個結合”,勇于擔當,善于作爲,落實立德樹人基础任務,加強學生婚戀觀和家庭觀教育,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國婦女十三大部署落到實處,爲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女院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