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事情聚会会议上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事情贯串教育教學全历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生长新局面。”强调 “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革新中增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生长生长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种种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中華PP电子學院黨委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革新創新,注重增強思政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注重“課程思政”教學革新,強調“每門課程都負有思政使命與責任”,通過頂層設計、制度建設、課程立項研究、典型示範引領、實踐教學探索,引導教師深入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功效,使學生在各類課程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修養和專業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形成了“人人課中講思政,門門課中有思政”的教學新花样。
本期,一起分享計算機系張柳霞老師的《微積分》課程思政案例,張老師結合我國古代曆史人物,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微積分作爲大學階段各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由于數學課程自己的科目特點,一說起數學課,许多學生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難、枯燥、抽象,在老師們看來,數學課內容繁多,理論性太強,在有限的時間裏能把規定的教學內容講完,讓學生能夠充实理解,已經很不容易了。在有限的課時內,既要對须要的知識點進行充实講解,同時做好課程思政,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言傳身教,從日常行爲影響學生
要求學生上課遵守紀律,認真聽課,那麽老師就要首先做到認真備課,提前進教室;要求學生認真做作業,有錯要改;老師就要時刻嚴格檢查自己課件和考試題目是否規範嚴謹;要求學生要勤奮,老師就要隨時答疑解惑,不行懈怠……教師對待教學和課堂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這就是教師行爲示範的作用。
二、因势利导,正向引导 提高民族自豪感
在微積分學開講第一課通常我們會講簡明數學發展史。在古代數學史中,會講到戰國時期《莊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椎,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古代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創立的“割圓術”:用圓的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來迫近圓的面積。這些富有極限思想的例子,要比歐洲早一千多年。用事實說明我國古代的許多數學成就都領先于世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而讲到英年早逝的天才的二位数学家阿贝尔和伽罗瓦 ,除了讲他们对数学巨大的开创性孝敬之外,还会通过他们的生平,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講授空間解析幾何的空間曲面時,引入廣州塔“小蠻腰”,該建築是單葉雙曲面;而對于抛物雙曲面,不管我們常吃的薯片是抛物雙曲面,廣東星海音樂廳的屋頂,也是抛物雙曲面,造型美觀,施工方便。通過這些案例讓學生體會數學大有用武之地,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息争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大國工匠精神。

三、理論聯系實際
在講到函數極值和函數做圖時,看到曲線也會提示學生人生譬如曲線,在波峰,波谷都是暫時的,要勝不驕敗不餒,從容面對生活的妨害和困難。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人说 “房价拐点”到了,许多人误认为拐点到了,房价就会下降。而事实上,微积分中我们讲的“拐点”这个看法,是指函数在点的某邻域内连续,若是曲线凹区间与凸区间的分界点,则称为曲线的拐点。好比下图中,两点均为拐点,并不是上涨和下降的分界点。

總之,課程思政的內容要結合數學學科特點,不能爲了德育而德育,爲了思政而思政,生搬硬套,牽強附會,耽誤了教學時間。一定要找對契合點,因勢利導,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進行教育引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作爲一名高校教師,要堅持教學與育人相結合,堅持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相結合,通過課程思政在課堂上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