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始终定位于应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停修订,基于证券投资业务能力、财富治理能力或金融风险治理能力培养的目标日益明确。近几年,金融系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开端形成了 多条理、递进式特点的“1+2+n”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多層次性特點是指培養層次由基本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個性差異化實踐能力三個層次構成。其中基本實踐能力培養體現在通識教育類課程教學中,主要通過通識教育類課程的實踐課時組織實施,爲學生構建起基本的知識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現在專業課、實驗課及綜合實訓環節,主要通過專業課程的實踐學時、金融學專業入門指導、專業實驗課程、教學實踐周、暑期社會實踐、學年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組織實施,使學生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其專業技术和職業能力。個性差異化實踐能力培養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之外,主要通過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專業活動,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校內外專業競賽、行業專家進課堂及第二課堂等活動,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遞進式特點是指從能力培養的形成過程來年看,金融系實踐教學體系體現了從專業認知與行業體驗——專業知識與技术學習——專業技术與能力訓練——社會實踐與能力培養的遞進式特點。
制定實踐教學實施方案,系統規劃、有序指導實踐教學活動
爲適應金融業快速發展和革新對新型人才的需求,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實踐教學的組織領導,處理好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訓實踐的良好銜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優良的職業素養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金融系制定了《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實施方案(試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包罗金融學專業入門指導、專業課程模擬實驗、校內外專業競賽、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教學實踐周、暑期社會實踐、行業專家進課堂、學年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十個方面。一系列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旨在爲學生提供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平台,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對金融企業經營治理、銀行信貸、證券業務、保險等金融業務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實際體驗,從而使理論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推行雙重導師制,加強學業導師和企業導師對學生的指導、引導
實行學業導師制,促進學業治理精細化。從大二學生開始實施學業導師制。學業導師由金融系專任教師擔任,負責學生學業規劃、指導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推薦並指導學生參加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完成學年論文及畢業論文的寫作、對學生就業偏向或考研專業和學校的選擇及時給予引導,推薦並指導大學四年級畢業實習,對學生的學業、就業及思想品德培養給予及時的幫助指導。
推行班級導師制,助力學生成長成才。聘請校外實踐基地的行業內專家擔任學生的班級導師。每個班級有一位校外導師,對學生未來職業和個人發展進行指導,實現學校學習與社會、職業認知間的相互促進,以期縮短大學生融入社會的不適應期,幫助學生獲得認識社會、事業和人生的要领及能力。校外導師參與指導了我系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3項、召開主題班會9場、給學生贈送專業圖書50余冊、組織參觀學習企業開展互動交流活動14人次。
建設n個實踐基地,增強校企相助、拓展學生實踐實習和就業機會
金融系先後與新華信國際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電子銀行部北京運營中心、包頭商業銀行北京分行、中國銀行北京亞運村支行、北京東方華爾金融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超贏投資治理(北京)有限公司、九州證券股份公司北京分公司、中信建設期貨有限公司北京營業部、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民生人壽保險股份公司北京分公司、泰康保險集團北京分公司、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順義支公司等多家金融機構和企業建成校外實踐實習基地。校外實踐基地爲學生實踐、實習和就業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斷提高學生實務操作技术,切實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
金融系與中國民生銀行電子銀行部北京運營中心相助開辦了兩期“民生銀行班”,25名畢業生簽約進入民生銀行事情;該實踐基地協助金融系部署見習實習活動6次。金融系與中信建投期貨公司開設的“中信建投”期貨班,32名同學接受期貨知識培訓學習,繼續探索“訂單培養”模式。其他最新實踐基地都與金融系開展了差异水平的相助,接待2次教學實踐周活動,組織實踐基地學生畢業實習專場招聘會,實踐基地領導或專業技術老師來學校開展講座7場。以上這些活動對金融系學生了解社會、認識金融行業、提高專業能力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