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女性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經過八年的探討和實踐,建设了全員全過程進階式實踐教學體系,打造“五位一體”的系統化育人模式。本次實踐周在學校、教務部的支持下,女性學師生于6月24至28日,分組前往長豐縣、三河市西柳河屯村宁静谷區上鎮村,開展爲期一周的田野調查。本次帶隊指導老師爲魏開瓊、朱曉佳、黃河、生龍曲珍、聶真真、杜聲紅、肖晴。
本次實踐周活動注重將女性學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相結合,旨在推動女性學專業發展,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服務婦女發展的使命感。爲保障調研的深度、廣度和高質量,各組通過實地參訪、座談討論、入戶訪談、每晚集思會等規定實踐環節,對調研质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形成對鄉村發展更全面的認識。本次田野調查主要圍繞婦女發展、兒童教育和農村養老三大主題深入鄉村調研。
一、婦女發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婦女不僅是受益者,更是推動者和建設者。在縣婦聯主席王慶的帶領下,師生參訪鄉村振興女性帶頭人主導的農業科技公司、相助社、家庭農場,並與她們進行座談。通過調研,同學們了解到長豐縣婦聯的事情創新點:一是科技引領農業的升級與創新;二是相助社經營模式帶動鄉村配合富足;三是家庭農場推動農業專門化與規模化。例如,“草莓皇後”蔣秀芝,她積極探索農業發展的新思路,引入現代科技和先進的農業技術,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在三河市西柳河屯村,郝主任向各人介紹了婦女在推動回鄉創業、發展特色農業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點亮計劃”項目的實施,傳統景泰藍工藝的繼承與發揚、醫養結合項目的創新與發展等項目。這些婦女創業項目不僅促進了婦女就業,還提升了婦女在社會發展中的职位和影響力。
在平谷區上鎮村,師生調研發現婦女不僅是農業生産的主力軍,更是家庭和諧、社區發展的推動者。村婦聯主任和書記秘書詳細介紹了婦女在婚姻家庭建設、環境整治、公共設施建設、文化活動組織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二、鄉村兒童:性別平等與振興未來的希望
儿童不仅是乡村未来的希望,也是文化傳承者和积极社区加入者。在长丰县,师生们通过与儿童的互动,感受到了性别平等教育对于塑造儿童世界观的重要性。孩子们通过角色饰演和情景演示,逐步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展现出对平等价值观的认同。
三河市西柳河屯村在“黨建引領,文旅興村”的新思路下,通過文化教育活動,提升了兒童的性別平等意識。此外,婦聯組織通過建设兒童議事會,爲兒童提供了參與社區事務的平台,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平谷區上鎮村是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湖畔耕讀園”教育項目不僅豐富了兒童對傳統農耕的認知,也加深了他們對鄉村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此外,環保教育的融入,引導孩子們逐漸成長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小小推動者。這一系列的實踐教育措施,不僅加深了兒童對鄉村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更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讓孩子們成爲鄉村持續發展的新生力量。
三、相助養老:探索鄉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平谷区上镇村的调研揭示了相助养老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上镇村依托养老驿站、温馨家园等资源,构建了笼罩全村的养老服务网络。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的加入,为老年人提供了政策转达、日常生活资助和康健巡查等全方位服务,形成了邻里间的互帮相助网络,牢固了守望相助的乡风。女性学专业学生还开展了以“时光留影,温情相伴”为题的社會服務运动,为村民带去欢喜。
在三河市西柳河屯村,同學們通過入戶訪談認識到,要改善農村老人的養老狀況,需要從經濟支持、情感關懷、社會參與和醫療服務等多個方面綜合施策,構建一個越发完善的養老支持體系。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女性學專業的師生們不僅深化了對婦女發展、兒童教育和農村養老問題的認識,更在實踐中鍛煉了調查研究的能力,增強了服務社會、貢獻智慧的決心。學生們十分珍惜本次實踐調研的機會,能夠使她們將所學知識與鄉村實際相結合,見證了鄉村建設的實際過程和整體面貌,同時爲鄉村振興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展現了新時代女性學人的學術追求和社會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