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下层进行视察研究,到达实践育人的目标,12月6日至8日,中华PP电子学院社会事情学院一行在李敏院长的领导下,赴苏州江村等地开展课程思政调研运动。此次运动旨在调研江村的社会经济生长与文化傳承,深化社会事情专业、社会学专业教学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推进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创新,探索如何通过社会实践与课程思政促进学生的全面生长。
江村調研座談
位于江蘇省吳江區七都鎮的開弦弓村,即我國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江村經濟》中所描述的“江村”,不僅是社會學研究的寶貴“活標本”,更是鄉村振興的文假名片。12月6日下午,調研團隊在開弦弓村村委會與七都鎮便民服務中心主任苗大偉、七都鎮婦聯主席人選金雨雯、開弦弓村黨委書記夏志骁、開弦弓村黨委副書記周莉、蘇州江村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韋江婷、江村文化園顧問姚富坤等進行座談。
座谈会上,李敏院长介绍了社会事情学院的社会事情、社会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社会事情专业硕士、社会学学术硕士的基本情況,强调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金雨雯就如何将社会事情专业融入江村生长、推动社会组织加入治理、提升村民的加入度和自治能力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苗大伟、夏志骁、周莉、韦江婷、姚富坤等人划分介绍了江村近年来在引入社会事情专业人才,推进乡村振兴与江村历史文化生长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通过座谈交流,双方就未来推动专业化服务乡村治理与生长的思路与偏向告竣共识,标志着中华PP电子学院社会事情学院与江村的相助正式启动,这将为学院的社会事情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结合江村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当地社会事情服务模式的实践时机,为社会学专业学生提供视察研究的实践时机。这一相助也将为江村未来的社会生长和文化傳承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配合促进学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江村文化調研與社會經濟現狀考察
12月7日上午,被譽爲“農民教授”的姚富坤帶領調研團隊參觀了江村文化園,包罗費孝通紀念館、費達生紀念館以及費孝通江村曆史文化陳列館,重溫了費孝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學術思想。他細致講解了江村經濟社會的曆史變化和時代的發展,從距今4000多年前至今的太湖流域吳江區域生産生活發展狀況,到70年代的革新開放、80年代的鄉鎮企業發展以及21世紀以來的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等。

參觀完江村文化園之後,由江村村書記夏志堯帶領調研團隊走進開弦弓村,進一步了解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夏書記詳細介紹了開弦弓村作为“中国江村”重要组成部门的总体计划——“1心1廊3村4园”的生长结构。调研团队走访了“江村Club”“江村文化礼堂”“江村社科实验室”“江村教授事情室”等多个文化和社会设施。调研团队还走访了“费老三访、四访、五访开弦弓村上岸的码头”,这一历史遗址不仅承载着江村与外界交流的文化影象,也是费孝通先生三次、四次和五次会见开弦弓村的重要见证。码头曾是当年费孝通先生深入江村进行社会调研和民众互动的重要所在,也是他在乡村社会研究中所积累的名贵经验与文化傳承的起点。
蘇州革命博物館參訪
12月7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苏州革命博物馆,通过旅行学习《千里跃进 伟大壮举——纪念刘邓雄师千里跃进大别山》展和《引领示范——长三角一体化生长历程展》,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和革新开放中的重要实践结果,深刻体会到革命历史和国家生长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旅行学习了“铁岭关战斗史记陈列”,深入了解了铁岭关战斗在抗战时期的重要历史意义。这场战斗展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不屈的精神,为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此次參訪對如何在課程中落實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啓示與思路。團隊成員將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深刻的思考,將革命精神和時代使命融入到未來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爲培養新時代的社會事情者貢獻力量。

未來展望與持續發展
此次蘇州調研爲社會事情學院提供了重要的實踐經驗,學院將深入推動社會事情專業、社會學專業的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社會實踐平台。承袭實踐育人的理念,繼續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探索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緊密結合的更多創新路徑,爲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