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女院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女院 > 正文

【中國婦女報】搭建思政課建設大課堂配合服務立德樹人基础任務

發布時間:2023-04-25

4月22日,“行业特色马院同备一堂思政课”第一期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备课研讨会在中华PP电子学院举办。这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事情,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的有益实验。与会专家围绕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以法治精神引领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行业精神如何融入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教学中的问题、人的属性视域下“男女平等”价值观等问题展开了充实的研讨。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4月22日,“行业特色马院同备一堂思政课”第一期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备课研讨会在中华PP电子学院举办。本次备课会由中华PP电子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防灾科技学院主办,中华PP电子学院承办。这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事情,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的有益实验。与会专家围绕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以法治精神引领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行业精神如何融入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教学中的问题、人的属性视域下“男女平等”价值观等问题展开了充实的研讨。

爲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中華PP电子學院黨委書記李明舜在致辭中指出,上好思政課一是要解決思政課堂教學“信而學”和“學而信”的問題,二是要解決思政課堂教學之“術”與“道”的問題,三是要解決思政課堂教學之“邏輯”與“原理”的問題,四是要解決思政課堂教學之“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的問題。

中國音樂學院老師李夢佳闡釋了如何以法治精神引領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她体现,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離不開正確價值觀的引領。法治是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進程中,大學生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不斷提升法治素養,努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具體而言,應當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當中法治的涵義,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础遵循——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做到以法治精神引領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防災科技學院馬院院長李君闡釋了行業精神如何融入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教學中的問題,他認爲可以從價值層面爲深入回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爲社會長遠、穩定發展提供基础價值遵循,爲制度設計、決策部署、执法制定提供最終價值依托。

中華PP电子學院老師劉旸闡釋了人的屬性視域下“男女平等”價值觀問題,她体现“男女平等”價值觀是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在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中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所倡導的“平等”看法在男女兩性關系上的具體體現。她認爲,要從尊重男女自然屬性差異的客觀基礎和打破男女社會屬性偏見的主觀條件出發,正確理解“男女平等”價值觀。

以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滋養青年

東北財經大學老師楊波講述了“價值觀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她講到,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爲基石,以曆久彌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滋養,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爲遵循,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宗旨,以真實可信的道義力量爲指引,凝聚起了全社會共識的“最大公約數”,這就是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自信的底氣來源。她強調,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與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有著本質區別,正是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的先進性、人民性使其比資本主義價值觀擁有更高的道義力量和更顯著的優越性。

長春中醫藥大學老師陳磊圍繞“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基于依靠誰、爲了誰以及如何評價的邏輯逐層遞進,深刻闡釋了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所體現的價值主體的人民性、價值目標的人民性和價值標准的人民性,將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人民性特征所蘊含的原理講深、學理講透、哲理講活,引發情感和理論共鳴,在其基礎上啓智潤心、鑄魂育人。

廣州醫科大學老師張曉紅闡述了中華傳統醫德所推崇的“仁、和、精、誠”價值導向,與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所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目標,在理論與實踐中的內容契合性、情感共通性、價值共意性,進而聚焦以傳統醫德推動醫學生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培育的現實進路。

引領廣大青年奮進新征程立功新時代

中國傳媒大學老師須大爲分析了“詩和遠方”這一流行話語背後的合理價值訴求及可能存在的價值誤導。他指出,只有立足現實,團結奮鬥,投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實踐中,才气最終到達“詩和遠方”。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老師馮璞通過對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中公民層面的“敬業”進行探討,重點闡述了“敬業的含義”和“以敬業奉獻鑄就‘凡者特殊’”兩個問題。前一個問題從理論層面回覆了什麽是敬業以及爲什麽要敬業;後一個問題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從現實層面回覆了究竟如何做到“凡者特殊”,從而激發學生勞動熱情,養玉成身心投入的敬業態度。

浙江海洋大學老師侯沐晗揭示了“普世價值”理論的虛僞性和“普世價值”實踐的虛僞性。並在深入分析中呈現出全人類配合價值與“普世價值”在理論基礎、追求目標、實現方式三方面的區別。

西安外國語大學老師王瑜講述了家風的認知與踐行。他認爲,家風是在家庭、家教基礎上形成的代際傳承的價值觀念、行爲規範和處世習慣等。就當代實際情況而言,閱讀傳統家訓、體悟人生原理,誦讀紅色家書、參觀各地家風館以及主動承擔使命、投入社會實踐等,已成爲踐行家風的重要方式。

專家點評環節,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馮秀軍從“思政課的本質是什麽”這個問題入手,引導各人深入思考如何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蘊含的原理。她指出,思政課不僅僅是講原理,更要聚焦問題,以問題入手,回覆世情、國情、黨情,從學生最關心和最迫切想解決的內容入手,從而更有益于課程入腦入心。

北京大學教授張會峰認爲思政課教學要遵循四點:一是要用官方語言把政理講順,讓學生學得准;二是要用學術語言把學理講深,讓學生看得起;三是要用邏輯語言將哲理講透,讓學生聽得懂;四是要用生活語言把原理講活,讓學生記得住。

中山大學教授王仕民認爲要結合當下新的曆史條件,分析我們怎麽培養、踐行和落實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天民認爲,老師們理論的教學和知識傳授體現了價值的滲透、價值的承載和價值的引領,是應該向學生講深講透講活的大道、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