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课既要贴近学生心理,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离别“枯燥”,不唱高调,探讨的都是与学生最为相关的话题:情感、就业、家庭等等。
● 更好地上好思政课,要将差异专业特点和思政课相结合,没有照本宣科,没有全校学生共享一锅“大锅饭”,取而代之的是“私人订制”、东风化雨式的教学。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暑期放假前,在中華PP电子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副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主任王歡的一堂《思想道德修養與执法基礎》課上,一個好消息讓班上的學生們感应幸福又振奮。
前不久,中華PP电子學院2018級學前專業的100名女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爲3~6歲的孩子們錄制了百集繪本故事光盤。就在這堂思修課上,王歡特地給她們帶來了好消息:她們用心用情所錄制的光盤,已經飛進了北京的部门幼兒園,飛到了甘肅部门貧困縣的孩子們手中,還飛到了浙江部门農村留守兒童的手中。說起這件事,活動發起者李佳玥同學高興又感動:“是思修課上王歡老師教會我們,用女性的力量改變世界,用善和愛去幫助他人,這是值得我們去努力的事。”
從內心深處引領學生走好人生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總書記的話引人深思、激勵人心。作爲一所PP电子高等院校,如何在女大學生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這是中華PP电子學院必須回覆的問題。”作爲一名在思政課堂上執教了15年的年輕教師,如何給女大學生上好思政課、做好思想引領,“知心大姐姐”王歡始終在思考、在踐行。
“思政課跟專業課差异。專業課主要是技术性的教學、是知識的灌輸。而思政課則是從內心深處引領學生走什麽樣的路,這對于他們的一生來說都大有裨益。”
提及自己的思政課,王歡始終強調的都是“貼近”:既要貼近學生心理,也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所以,在她的思政課上,告別“枯燥”,不唱高調,探討的都是與學生最爲相關的話題:情感、就業、家庭等等。
“第一節課我就會給學生們講:其實我不期望你們都去做一個乐成的人,乐成是帶引號的。但你們一定要幸福,這是每個人都要追求的目標。”王歡說。
十幾年的教學也讓王歡體會到,思政課不僅要沁潤人心,更要滋養靈魂。因此,思政課不是簡單地講講原理。原理要想讓人信服,理論必須要講透徹。
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紮實的理論功底,講出的原理有深厚的曆史感、強烈的現實感和嚴密的邏輯。好比,當講到“扶不扶”等這樣的社會焦點問題時,王歡不是簡單說教,而是從康德的道德哲學講起,比較了中西差异思想家的觀點,從而有力地說明問題,讓學生從心裏信服,然後身體力行。
爲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功底,她先後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基金青年項目,北京市教工委思政專項等課題,以科研更好地促教學,使思政課站得住立得直,真正入腦入心。
將女大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爲教學焦点目標
據《中國校園招聘藍皮書(2018秋招)》統計,2018屆高校畢業生中女生占比52%,男生占比48%。“女大學生比例的上升使得從性別視角對這一特定群體進行研究成爲一個重要課題,其中價值觀的引領是重中之重。”王歡認爲,這不僅直接決定女大學生自身的發展,更影響抵家庭、社會、民族的未來。由此,以對女大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爲教學的焦点目標,王歡和學院展開了一系列積極探索與研究。
“對女大學生的思想引領,要挖掘女性的獨特精神品格。”據王歡介紹,生態女性主義認爲,女性更具同情心和對他人、社會及自然的關愛。“這啓發我們要發揮女性的這些優秀品質,同時,結合學校辦學目標,探索PP电子學院思政課的教學定位和特色。”
在學校黨委書記的親自授課下,幾年來,從思修課上到課外,同學們組成一支支志願小組,從綠色環保到愛心漂流瓶,從關愛兒童到助老敬老,服務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並形成了獨具女院特色的公益思修分享彙。“就這樣,愛與善的種子無聲地在學生心裏生了根、發了芽、結了果。”王歡說道。
執教15年來,王歡也擅于對每一批學生進行基于其時代個性的側寫:
“80後”是第一代獨生子女,他們有理想有追求,對新鮮事物容易接受。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事情相對容易,以正面宣傳教育爲主,形式也靈活,但相比現在要單一;
“90後”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時,互聯網內容的超豐富和傳播速度之快給思政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互聯網影響下,這一代大學生的話語體系呈現出多樣化、娛樂化、網絡化及隨意化等特點。這就要求思政教師要有更廣闊的知識體系,形式要越发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00後”大學生面對的更是一個新的時代。這是一個消費的時代,購物和娛樂的狂歡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這也是一個技術的時代,人人手裏一部手機,碎片化的知識和娛樂讓人眼花瞭亂。這給思政課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也前所未有。
新時代新形勢也讓王歡深刻地認識到:“思政課必須進行一場革命,這是時代的需要。我們必須不斷革新和創新,研究具有女院特色的教學模式。”
針對差异專業特色“私人訂制”思政課
爲了更好地上好思政課,王歡又開始了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融合探索,將心思全部投入到將差异專業特點和思政課相結合的實驗過程中。
沒有照本宣科,沒有全校學生共享一鍋“大鍋飯”,取而代之的是王歡“私人訂制”、春風化雨式的教學。
采訪當天,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在教學樓內偶遇王歡時,她正與另一位老師侃侃而談,探討教學新思路:“好比說我們現在有演出這一特色專業,可以在他們的舞蹈課中融入美育德育的內容。”
她興奮地同記者分享自己的计划:“我還想建幾個實踐基地,在課上課下增加實踐環節,讓社工、學前教育、执法和演出這四個特色專業課程充实與我們的思政課相結合,一方面能增加課程的實用性,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播真善美。”
關于未來,王歡的心裏已經有了更好的期待和設想:“思修課要繼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把公益活動進行到底。進一步將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更好地融合,建设與專業特色結合的思修課教學實踐基地,配合探討差异類型的德育教學模式,讓真善美的種子在學生心裏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