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幸福家庭的建设離不開婦女和兒童,滿足婦女兒童的發展需要尤爲重要。深圳婦女兒童社會事情發展得怎麽樣?如何更好地發展婦女兒童社會事情?日前,在深圳大學召開的2016巾帼慧智論壇上,本報記者專訪了中華PP电子學院副院長劉夢。
深圳特區報:在全球化配景下,深圳婦女兒童社會事情發展得怎麽樣?
劉夢:深圳有利于社會事情發展的好土壤,深圳婦女兒童社會事情做得很好,在機構建設、隊伍建設和服務對象培育上,都走在全國前列。
全球化配景下,世界各國都迎來了發展的機遇,中國也不例外。與此同時,國外的社會組織也進入中國,幫助中國解決婦女兒童問題,但是國外的社會事情經驗纷歧定拿來就能用,深圳的婦女兒童發展也面臨這一問題。
深圳特區報:在婦女兒童社會事情中,深圳如何吸收國際社會事情經驗,並探索出本土化路徑?
劉夢:國際化是各國堅持本國遺傳因子的國際交流,不是將中國與他國同質化,而是要相互尊重雙方的差異。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帶上自己的好東西,成爲國際社會的一員,與國際社會的其他成員平等相處。而不是否认自己,想成爲別人的樣子。同時,要走好國際化路徑,我們還要具備溝通、對話、參與和決策能力。
本土化路径有学习、运用、扎根三个阶段,深圳目前处于运用阶段。深圳的妇女儿童社会事情实务经验足,但是仍然停留在运动层面。而妇儿领域社会事情要用系统专业的要领,推进性别平等赋权妇女儿童,如果不专业就会伤害妇儿。我认为,学界也要加入进来,学者可以对社會服務成效进行检验,找出不足与解决方案,从而探索出适合本土黎民的事情要领。
劉夢:在全球化的配景下,中國不能只關注自己,從別的國家學到好的社會事情經驗並本土化後,我們需要回歸國際社會。我們解決了中國的婦兒問題,我們也要將中國的經驗帶到國際上,讓更多沒有解決問題的國家能從我們的經驗中获得啓發。
同時,我們要有走出去的意識,主動在國際社會發聲,深圳的婦女兒童發展已經具備這個能力,深圳有许多的好故事也能講好,深圳的社會發展结果可以在國際上呈現。(記者羅莉瓊通訊員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