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女院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女院 > 正文

【中国妇女报】当好中非交流相助的“青春使者” ——本报记者专访三位非洲女留学生

宣布部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事情部、新聞与新媒体中心) 發布者:李思叡 發布時間:2024-09-02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初秋送爽,2024年中非相助論壇峰會即將在北京舉行。始于2000年的中非相助論壇迄今已走過24個年頭,中非之間的相助结果豐碩,越來越多的非洲學生將中國視作留學首選目的地,極大地推動了中非之間深化互信、拓展相助、增進友誼的進程。

近日,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走近這些在中國學習的非洲女留學生,傾聽她們在中國求學的成長故事。

被中國魅力所折服

“我現在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國際關系專業,是一名研究生,將來我想成爲一名外交官。”凡妮來自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納,講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和記者交流绝不費力。

來中國留學前,凡妮就曾到過北京旅行。“當時是十二月,我跑去爬長城,給我凍得呀!”凡妮用俏皮的話語和記者講述初次來北京時的趣事。當時的她沒想到幾年後自己會選擇到北京留學深造,並深深地被這座都市的魅力所折服。

凡妮選擇來中國讀書是受到了中國朋友的影響,這位到非洲做生意的山東朋友給凡妮講述了中國的美好,讓她迫切渴望到中國感受這份美好。“當時,中國大使館在波斯灣有一個政府項目,機緣巧合之下,我通過申請获得了來中國留學的機會。”最終凡妮動身前往中國求學。

和凡妮前往中國留學的路徑差异,來到北京之前,格巴揚已經在尼日利亞大學校長委員會擔任高級行政秘書,爲了提升自己的事情能力,又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援助發展中國家學曆學位教育項目,于是,2023年9月格巴揚來到中國開始學習。

蓬松的卷發,黃紫相間的裙子,格巴揚就像她的妆扮一樣充滿朝氣。目前,格巴揚是中華PP电子學院的國際碩士研究生,選擇了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專業。

在中國這一年,格巴揚選修了漢語課程。“漢語言學習對我來說很是有趣。”在課堂上,老師不僅用教材進行教學,還會教學生們通過學習歌曲歌詞來掌握中文詞語。“有時候,老師會講中國的曆史故事,或者在課堂上帶著我們寫書法、畫國畫。”格巴揚邊說邊配合手勢演示,她說自己還學習了太極拳……

同樣在2023年9月來到中華PP电子學院的還有來自岡比亞的希賽,講起話來文靜而略帶怕羞。

“因爲對于女性領導力等專業很有興趣,所以最終我選擇了這所學校。”希賽告訴記者,來華前她是英國熱帶病研究院(岡比亞分院)的醫學實驗助理,經常能接觸到關于中國科技發展的新動態,因此對于來中國求學十分憧憬。

五光十色的留學生活

2019年,凡妮來到北京後遇到了疫情。遠在異國他鄉上網課的日子裏,作爲班上唯一來自非洲的留學生,北外的師生們竭盡全力幫助凡妮解決各種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題,這讓凡妮感受到了來自北外各人庭的溫暖。

爲了體驗北京當地的民俗,凡妮曾經搬到校外租屋子。知道凡妮是外國人,房東專門在聖誕節爲凡妮做上一桌豐盛的飯菜,這讓凡妮感受到了中國人的熱情和美好。“房東說這個節日對我是最重要的,想家了就一起來吃飯。我當時真的很感動。”凡妮說。

“北京作爲首都,很有包容性,同時兼具了傳統與現代的都市氣質,我愛這裏。”5年的時光讓凡妮愛上了北京的文化,她喜歡去胡同逛街,也喜歡上了喝中國茶葉。“朋友們總是叫我多喝熱水,而中國有各式各樣的茶葉,味道獨特。”她笑著說。

說起最初學習中文的過程,凡妮說:“剛開始特別難。”每天回到宿舍,凡妮都要看一段新的生詞,然後練習拼寫。她發現,只要不斷地書寫記憶就會強化,直到現在她依然保持這個習慣。“雖然中文很難學,但在這裏我有語言環境,再通過不斷練習,學得很快。”

對于中國人的熱情,三位留學生的感受是一致的。“我在這裏交到了许多好朋友,我們和中國人大部门的價值觀是相同的。好比,很重視家庭、親情和友情。所以語言並不會阻礙我和各人成爲朋友。”格巴揚說,自己來到中國,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後,“amazing(驚喜)!”是她最想說的詞。

格巴揚在中華PP电子學院學習了许多專業知識,“學校還培養我們女性的獨立精神和性別平等意識,並且帶我們到其他都市進行實踐調研,跟當地女性進行交流。”格巴揚很是喜歡這些課程內容。

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月亮山調研時,格巴揚看到當地婦女自學英語和其他外語,志願做講解員,十分感動。她告訴記者,當地婦女熱情地向外國人介紹自己的家鄉,不僅傳播了文化,還帶動了經濟發展。“我覺得這是很是好的示範,我要把這樣的經驗帶回非洲。”格巴揚說。

希賽在中國的學習生活就是每天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最近,其圍繞著學校四周散步,慢慢探索周圍的社區環境讓她覺得很快樂。下一步,她计划努力學會騎自行車。

在中國,希賽接觸過的女性都給她友善的印象。“她們自信、熱情、充滿朝氣,對人友善。”

當好中非交流相助的紐帶

“中國有许多基建、醫療的項目在非洲展開。這些項目的開展不僅會讓當地工廠學習到先進的技術,同時還能幫助解決就業。”格巴揚說,能夠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知識和文化,得益于中非兩國緊密的相助。

2016年,中國在尼日利亞建設194億美元的鐵路項目。其中,拉各斯至卡拉巴爾和拉各斯至卡諾的線路分別耗資111億美元和83億美元。“這些項目給尼日利亞當地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改善。”格巴揚說。

明年,格巴揚學成之後就要回抵家鄉,她認爲這裏的學習生活經曆給她许多新的啓發,她要把自己所學的帶回去,爲家鄉婦女發展貢獻力量。

有著相同感受的還有希賽,“中國幫助岡比亞修建醫院,進行援外醫療,並爲岡比亞培訓了许多醫護事情者。此外,中國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在岡比亞進行水稻種植等農業技術援助,並結合當地的特點進行傳授。我對此深受感動。”希賽說。

希賽在中國各地調研時看到,中國對婦女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讓她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全國婦聯針對女童教育推出的“春蕾計劃”。她說,以後要把這種好的經驗帶回去,讓自己國家的女童也能從中受益。

“我自己就是中非相助的受益者,因爲获得了中國政府的獎學金我才有機會來中國留學。”凡妮動情地說。

2021年1月,在凡妮的家鄉博茨瓦納首都哈博羅內奎嫩區的莫帕尼小學落成,這是中國在博茨瓦納援建的三所小學之一,學校的建设讓當地村裏的许多學生可以就近接受好的教育。

“新學校爲博茨瓦納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凡妮体现,“一帶一路”倡議拉動了她家鄉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服裝、外貿等方面。“我想做外交官,未來助力非洲經濟領域的建設,與全世界交流相助。”

凡妮每次回抵家鄉,都能聽到各人對她的誇獎和對中國發展的贊歎。“離開家時,我還是個小女孩,現在他們覺得我長大了懂事了,覺得中國把我培養得很好,中國很棒!”

現在,凡妮的願望是通過HSK(漢語水平考試)6級,因爲明年媽媽將從非洲飛來,陪她一起見證重要的畢業典禮。“我要帶媽媽在北京吃好玩好,讓她感受中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