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中华PP电子学院“迎国庆校庆75周年”学术交流季(夏)名师名家讲座在教图楼六楼陈诉厅乐成举行。学校特邀北京大学新聞与流传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流传中心主任陆绍阳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师生做了题为《新聞专业素养的养成与拓展》的主题讲座。中华PP电子学院(全国妇联幹部培訓学院)院长刘利群对陆绍阳教授的到来体现了诚挚接待,双方就我校相关专业的学科生长与人才培養进行了友好交流。校党委副书记赵浩主持本场讲座。

陆绍阳教授从日常见闻出发,结合自身富厚的媒体事情经验,以现实案例引发听众对新聞专业生长路径的思考:高校新聞人才培養方案在未来将会完成从“以媒体为中心”到“以社会为中心,以公民为中心”的转变。他结合新聞流传史上各人名作以及近期新聞奖作品,指出“要做一名优秀的新聞事情者,首先要明白新聞事情无小事”,强调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处置惩罚新聞舆论事情正是马克思主义新聞观的焦点所在。
陆邵阳教授结合担任中国新聞奖评委的富厚经验,与同学们分享了《同行1800多公里,随着货车司机跑远程》《“小田变大田”引出“农田四变”》《记者视察·羊皮去哪儿了?》《大山里的“百灵鸟”》等数篇中国新聞奖获奖作品的背后故事,强调了新聞事情者要在新聞实践中认识到:“脚力”是一种行动,“眼力”和“脑力”关乎作品的深度、厚度。新聞事情者只有“蹲到现场去,蹲到有历史影象和时代烙印的地方去”,完成“从视察者到发现者的身份转换”,在不停地写作和改稿中练就真实、鲜活的文化,使叙事从关闭走向开放,才气一步步夯实“四力”这门基本功,写出“带泥土”“冒热气”“沾露水”的好作品。
最后,陆邵阳教授就新聞专业学生及从业者的职业计划与生长路径,阐释了成为一名称职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元宣传事情者、新媒体从业者的必备素质。
主題報告後,陸邵陽教授同在場師生積極互動。圍繞同學們提出的網新專業升學路徑、主流媒體在建設融媒體矩陣時如何做好“內容爲王”、人工智能帶來的行業挑戰等問題,陸紹陽教授一一作答,分享自己的觀點。
本次讲座是我校“迎国庆校庆75周年”学术交流季(夏)名师名家系列讲座的开启,由中华PP电子学院科研处举办、文化流传与艺术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协办,为宽大师生提供了与名师名家面劈面交流学习的时机,深化了师生对于新聞专业人才培養目标、专业素养与马克思主义新聞观的认知,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也纷纷体现未来将会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学习马新观理论,将“四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未来成为优秀的新聞事情者、宣传事情者、新媒体从业者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