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院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女院要聞 > 正文

第七屆中國家庭學科研討會暨全國婦聯家庭建設專家智庫高層論壇專家精彩發言

發布部門: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2-11-30

11月27日,第七届中国家庭学科研讨会暨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高层论坛在北京乐成举办。本次聚会会议由中华PP电子学院(全国妇联幹部培訓学院)主办、中华PP电子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承办、北京妇女理论研究会协办。聚会会议邀请16位专家作了主题讲话,聚焦中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现实问题,积极回应新时代需求,努力推动中国家庭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以下为部门与会专家的精彩讲话。

推動新時代家庭事情實現新發展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华PP电子学院(全国妇联幹部培訓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孙晓梅指出,“增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的二十大陈诉,标志着家庭家教家风理论基本确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妇联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为抓手,在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服务提升、家庭研究深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事情。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要不停扩充与生长,研究新时代家庭建设中泛起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将结果转为家庭建设事情的实践指南。

家庭事情是婦聯組織的傳統陣地和優勢領域,做好家庭事情是黨中央交給婦聯組織的重要任務。複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長忠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是體現共建共治共享原則的兩性平等協調發展、家庭成員配合進步以及家庭與社會和諧互動的新型家庭配合體。需統籌協調政黨的家庭事情、社會的家庭事情、國家的家庭事情和婦聯組織的家庭事情。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應成爲新時代婦聯家庭事情的重點。婦聯組織如何在掌握家庭事情內在規律和自身特性的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有影響力的舉措是亟需研究的學術和現實難題。

建設和弘揚新時代良好家風

家風關乎一個人的安身立命,關乎一個政黨的黨風政風,關乎一個社會的世風民風,與會專家從差异視角深入探討了弘揚新時代家風建設的時代價值和要领路徑。

文化傳承是家风传承第一位的重要元素。曲阜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孔子76代后裔、“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获评者孔令绍提出,孔氏家风是我国最早泛起的家庭文化现象。诗礼传家的孔氏家风是孔子为后人画出的两条人生底线,可以归纳综合为“有文化、守规则”。孔氏家风的育人目标是把后世子孙培养成儒雅之士。孔氏家风引领了齐鲁家风,齐鲁家风又影响到全国,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不行低估。

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闡釋了如何滋養廉潔好家風、樹立文明新風尚,包罗充实發揮各級黨組織作用,引導做好民間文化社團建設,完善村規民約建设鄉風“紅黑榜”,建設“道德銀行”“美麗銀行”,搭建社區讀書分享交流平台,注重培訓提升家教家風軟實力,注重差异年齡階段的“生命成長”教育,注重家庭完整性建設、增強愛的滋養,有效開展社區、學校、家庭交流活動,推動新時代家風建設制度化法治化等。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師範大學教授李掖平認爲,在新時代新語境下構建修身治家之義方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優良家風家教的焦点素質是向真、崇善、尚美,構建修身治家之義方需要以清醒的科學理性爲主導,賦予家風家教嶄新的思想內涵和審美價值。

助力家庭教育指導體系高質量發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作爲人生教育的開端,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發揮著極爲重要的作用。與會專家從落實家庭教育政策法規、建設指導服務體系、搭建數字信息平台以及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建設高質量家庭教育體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桢提出,構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需在全社會普及兒童發展爲本的科學兒童觀,真正樹立起孩子具有社會文化屬性和道義上的“無價性”,努力探索出覆蓋城鄉、公正優質、均衡發展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構機制的模式。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深化教育綜合革新的重要載體。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專題中心主任、研究員張廣斌認爲,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加速建設,家庭教育數字化必將成爲推動家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家庭教育數字化轉型實踐中呈現出許多新現象新問題,如引發系列家庭關系變化,家庭教育越发精准化、協同化,家庭教育數字鴻溝凸顯等。家庭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事情,應堅持內容的數字化、組織數字化、技術數字化互動創新與協同推進。

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國事”。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康麗穎提出,國家建設高質量公正的教育體系,保證兒童康健成長,就必須要求怙恃(監護人)依法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通過立法規定家庭教育責任,在家國同構中實現科學的養育和教育,理性審視家庭的教育功效和怙恃職責,制止將兒童發展等同于學業成就。

疫情中的“雲”端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可以有效促進青少年兒童身心康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雜志主編劉秀英提出,新冠疫情對“互聯網+”家庭教育指導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加強統一的全國家庭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設,給家庭教育指導及家庭教育指導者提供內容資源。

家長作爲教育者需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中國兒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長霍雨佳指出,目前我國家長的教子觀念普遍更趨于科學化,但家長依然看重孩子的學習情況,家庭建設的能力有待提高、家校社資源協同能力有待升級,家長迫切期望获得科學系統的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以及兒童友好的社區營造等家庭教育服務。

發揮高校在新時代家庭建設事情中的重要優勢

高校的基本使命在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的传承创新。高校通过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可以在知识产出、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在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及促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中应肩负应有责任和使命。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家庭教育基础研究、视察研究、政策咨询、实践指导、人才培養、教材建设、课程开发上做出的有益实验。

高校应为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培養提供支持和保障。中华PP电子学院(全国妇联幹部培訓学院)儿童生长与教育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院长陈辉指出,我国目前还没有高校开设家庭教育本科专业,已有相关本科专业无法满足高质量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基于妇联家庭事情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中华PP电子学院在家庭教育本科人才培養中开展了积极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本次聚会会议由中华PP电子学院(全国妇联幹部培訓学院)文化流传与艺术学院周子云副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