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基础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對青年學生開展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關鍵一招。近年來,中華PP电子學院《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團隊不斷深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要领,將學校辦學理念、特色與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以“助力女大學生成長成才”爲發力點,積極進行課程教學革新創新。
红色故事进课堂 提升思政课教学境界和实效
“作为全国妇联所属的PP电子高等院校,以家风促进学风,以家教促进道德养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助力学生生长成才,把实现小我私家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是我们的责任。”中华PP电子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王欢教授介绍,依托学校在家庭研究方面的奇特优势和红色基因,学校探索打造思政课人才培養的新发力点,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教学革新。
在《思想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教師通過“品悟紅色家書家訓”“追尋革命母親家書”“在線走進紅色家風家訓館”“講述百年黨史中的巾帼故事”等形式,帶領學生感悟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和革命女性的高尚理想信念。同時邀請同學講述新時代“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故事,分享自己家庭的優良家風家訓。通過這些鮮活的素材進入課堂,引領女大學生赓續紅色血脈,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深入理解婦女在家庭建設和社會風尚形成中的獨特作用,發揮家庭在踐行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學境界和教學實效。
“她”力量让世界更美好 打造以专业为依托的公益育人模式
以“公益”为抓手,让女大学生用所学专业奉献社会、服务社会,让学生相信女性的力量可以让世界、社会和他人更美好,从而引领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这几年的教學结果。王欢老师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加入的公益运动“为爱发声——100名女大学生讲述100个绘本故事”已经做了三年。当这些光盘被送到甘肃、浙江等地农村儿童手中,送到了北京部门幼儿园手中时,学生们都十分欣慰和兴奋。除此之外,艺术学院、盘算机系、文化流传学院等同学们设计的以“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物,从台灯、手机壳、笔袋、文具、到环保袋子、条记本等等,内容富厚形式多样,通过这些创意设计,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编写抗疫事例集 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巾帼英雄
抗疫鬥爭中不斷湧現出的真實感人的英雄故事,诠釋了中華兒女舉國同心的家國情懷,是思政課最鮮活的教材。《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組編寫了《青春在戰疫中綻放——記錄戰疫中的女院學子》事例集,記錄了59個女院學子的抗疫故事,並根據教學內容對所有故事進行了深入解讀,讓學生體會女性在抗疫中展現的巾帼力量,深刻理解體會青年學生的責任與擔當、中國精神的磅礴力量、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的精神要義等,激勵女大學生努力成爲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對于未來教學的規劃,《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組將繼續推進以專業爲依托的公益育人教學模式,同時重點挖掘優良家風親曆者、文明家庭、紅色後代等人物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價值。“我們准備走訪三類群體,一是優良家風親曆者;二是家風研究者;三是首都最美家庭代表,並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彙總,形成案例集,爲思政課教學提供鮮活的素材和教學案例。”王歡老師介紹,課程組還將帶領學生走進革命烈士家風家訓館、家風家教示範基地、參觀優良家風展覽,在不斷創新教學要领和拓展實踐教學新渠道的過程中,引領女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勇于砥砺奮鬥,立功立業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