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境外輸入成爲當前疫情防控重點,嚴防境外輸入,邊境都市首當其沖。3月23日,吉林省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邀請中華PP电子學院家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科院心理所全國心理援助聯盟成員張靜爲全市18個流動文明實踐站的一線事情人員及文明實踐心理咨詢志願者開展線上心理疏導志願服務培訓。

▲線上心理疏導志願服務培訓
培训聚会会议通过APP Zoom在线上进行。张静介绍了疫情心理援助的重要性、相助缘由、服务工具、援助方式等;着重强调了集中隔离站点可能面临的现实困扰、隔离人群可能泛起的身心康健问题、干部及志愿者面临的9种压力、疫情下人们的应激反映、情绪治理、认知调治及自我放松等差异的舒压方式。
張靜結合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设18個國際防控臨時黨支部兼流動文明實踐站點,專門服務韓國返延3000余人的模式作了點評,總結了延吉抗疫“666”事情模式,即六有:有標識、有人員、有治理、有項目、有質量、有特色;六單:點單、派單、約單、接單、結單、評單;六員:幹部及志願者要做好宣傳員、信息員、服務員、教導員、守門員、協調員。

▲差异點位志願者參加培訓
培訓中,流動文明實踐站的一線事情人員及文明實踐心理咨詢志願者與張靜進行了交流互動,針對各人在一線事情中遇到差异群衆出現差异的心理問題,張靜一一做了專業化解答。一線事情人員及志願者都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培訓機會,他們紛紛体现,能夠學習到心理疏導方面的專業知識對隔離群衆是很是有幫助的,爲做好群衆事情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本次心理疏導志願服務培訓讓他們受益匪淺。
據悉,爲支持邊境都市的抗疫事情,緩解一線幹部和志願者的抗疫壓力,提升心理援助能力,2020年3月,張靜老師在堅守疫情心理熱線在線義診的同時,聯合吉林省延吉市政府相關部門,召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光线愛心公益協會、北京大智雲社會發展中心、河南省家庭發展研究會等多家機構,開啓了“支持邊疆、協同抗疫”主題的延吉疫情心理援助行動。延吉疫情心理援助行動下設“延吉光线”“北山陽光”兩項疫情心理援助服務,招募了一批心理咨詢師、社會事情、康健治理、信息工程等專業近40位志願者,在線開展“駱駝奔跑”“小宅一族”群組答疑、個案跟蹤、疫區幹部在線培訓、流動文明實踐站的隔離觀察人群心理疏導等服務。

▲華中師範大學祝平燕教授協助聯系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向延吉捐贈25台量寶消毒儀

▲延吉衛健局接收同濟大學馬錦明教授捐贈的1000副手套
此外,張靜聯系華中師範大學祝平燕教授、同濟大學馬錦明教授助力建设起援助延吉的物資對接,部门企業和愛心人士爲延吉市中醫院及18個隔離站點捐贈了量寶消毒儀、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疫物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向延吉捐贈1000份《南方周末》報紙直至疫情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