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項目
  • 科研項目
  • 科研结果
  • 媒介與女性教席
  • 研究中心
  • 學報

教研項目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教研項目 > 正文

社會事情學院與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街道屯辦事處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模式,相助共贏

發布部門:社工學院 發布時間:2017-11-17

一、早期相助曆史

社會事情學院與大屯街道辦事處有著悠久的交流曆史,在差异層面、差异領域開展過廣泛的相助。

從2005年開始,大屯街道婦聯和社區辦接收中華PP电子學院社會事情系的學生到社區進行志願服務、社會服務及專業實習等差异層次的實踐活動,爲社區事情帶去了新的理念和事情要领。此後,街道社區辦與社會事情系簽訂了共建社區服務與社會事情實踐教育相助基地協議等相助協議,既爲教師提供了研究基地,也爲學生提供了創業、見習的機會。

社會事情系教師成爲社區發展的人才資源,爲社區幹部提供了關于社區事情的最新理念和事情要领的培訓,以提升社區事情者的事情能力。社區事情者走進課堂,開闊學生的視野,饰演了學生走入社會的啓蒙教師。街道駐地民警與社會事情系探討如何運用社會事情的理念和要领提高民警的事情成效,接受學生到派出所實習,協助民警辦案事情,提升民警事情效能。

總之,街道與社會事情系在早期就如何有效整合資源,構建服務學校培養和社區發展建設的實踐教學運作機制方面做了大量早期事情,爲新時期的相助奠基了堅實的基礎。

二、新時期的全面相助共贏

2015年,原性別與社會發展學院申報的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獲批,選定大屯街道文化服務中心爲依托單位,實踐教育基地正式建设,雙方的相助站在了一個更高的平台之上。基地將社會事情、社會學和女性學三個專業師生配合納入,爲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公益性志願服務、課程教學實踐、社會調查、專業綜合性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調研寫作、就業創業等由淺入深的進階式實踐提供支持。2016年3月,社會事情學院建设,項目實施向縱深發展,街校相助達到新的岑岭。

雙方配合建设了基地領導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基地建設、相助指導和相助科研事宜,形成從街道領導與社會事情學院領導、街道社區辦與社會事情學院實踐教研室及教師與居委會之間的三級溝通體系。同時,在基地項目之下設立“師生在地實施課程實踐教學子項目”、“師生在地實施專業實踐與志願服務子項目”和“師資隊伍與社區事情者建設子項目”三個板塊。

首先,在基地建設資金的支持下,課程實踐子項目陸續深入開展。《社區事情》、《項目治理與評估》、《社區服務治理實務》、《民間組織理論與實踐》、《社區服務治理理論》與《社會政策》等六門本科課程及《家庭社會事情高級實務》和《社區服務與社區發展》兩門專碩課程相繼與大屯街道各社區開展相助,讓學生通過爲社區提供服務從事課程實踐,大大豐富了課程教學內容,對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鋪平门路。

其次,專業實踐與志願服務子項目同樣如火如荼地實施,在學生實習、專業服務和志願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结果。

社會事情學院與大屯街道簽訂了新的實習基地協議。實習地點由原來的安慧東裏社區擴展至街道創享中心和安慧東裏社區、育慧裏社區、世紀村社區、秀雅社區等14個社區,部门實習學生選擇大屯社區作爲其完成畢業論文的調查地點。實習生爲大屯街道的社區事情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街道、居委會和居民的好評。

2015年以来,大屯街道每年连续举办街道社区提案大赛,勉励社区居民提出社区提案,对入选项目进行资助,力图提升 社区居民的加入意愿和能力,促进社区自治。学院积极加入此项目,派出一百多人次的学生协助服务的开展、评估及案例陈诉的写作,教师加入对案例陈诉的点评,形成了《向阳区大屯街道2015年度创享计划优秀项目案例集》,对大屯街道社区自治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孝敬。

街校還通過數次協商會談,確定了較爲詳細的基于社區的相助方案。雙方在安慧東裏社區、育慧裏社區、世紀村社區、秀雅社區等社區分別開展全職媽媽親子課堂、老年人相助養老服務、志願者服務體系建设、好家風宣傳等多個服務項目;社會事情學院、街道與駐街社會組織華益社會事情機構相助開展社區空間利用需要調查。以上服務的開展吸納了一百多人次的學生參與,形成了紮實的结果,寫了《家風》手冊等,使得各社區的居民大受其益。

最後,“師資隊伍與社區事情者隊伍”子項目建設著力于擴大隊伍規模,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與社區事情者的社區服務治理能力。

雙方相助共贏,相互擔任對方的培訓講師與實踐導師。學院教師聯合本校其他專業教師,繼續參與社區事情者的培訓,開設了小組事情、社區事情、健美操和瑜伽等差异課程。社區事情者們也繼續參與到我校的日常教學進程當中。社會事情學院聘請了包罗街道社區辦、鄰裏中心和社區居委會書記在內的多名資深人士提任學生的社區實踐導師。秀雅社區居委會書記在教學實踐周期間走進女院課堂,運用“開放空間”的方式征集學生對社區建設的意見;安慧東裏社區居委會書記給學生舉辦講座,介紹其提出的一整套社區事情法。

一些教師利用實踐基地服務機會開展調查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完成科研任務。好比,李敏老師主持的與多数会熟人社區建設相關的國家級社科項目,在大屯各社區發放問卷,既服務于科研自己,同時調查結果亦轉交給街道助其了解社區情況;郝彩虹老師主持的與嬰幼兒家庭照顧模式相關的北京社科基金項目,其在安慧東裏社區開展全職媽媽訪談,一方面爲課題收集資料,另一方面也對其在該社區開展的全職媽媽親子課堂奠基了前期基礎。

今後,社會事情學院將進一步拓展、深化與大屯街道辦事處的相助,將實踐基地打造爲更爲優質、可持續的服務教學、服務社區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