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女院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女院 > 正文

【中國婦女報】奠基與豐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婦女解放思想

發布時間:2021-06-22

·編者按·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産黨建设之初就立足曆史與現實,不斷深化對婦女解放的認識,逐步形成了以勞動婦女爲主力、以婦女聯合的方式團結廣大婦女,在黨的領導下投身社會革命,從而實現自身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基本思想觀點。其後,黨的婦女解放思想伴隨著革命進程及黨的中心任務調整,而逐漸豐富和完善。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洗禮,中國共産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婦女運動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婦女解放理論。

■ 王向梅

回顧百年黨史可以清晰看出,中國共産黨立足我國曆史和現實,領導中國婦女開拓出了一條具有強烈時代特征和鮮明中國特色的婦女運動门路。曆史充实證明,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婦女的解放和發展。本文通過梳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婦女解放思想與主張,總結提煉黨領導婦女運動的路徑與經驗,從婦女解放角度彰顯黨史成就。

婦女解放思想的萌芽與發展

早在明清時期,男女平等思想就開始萌芽。後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中男女平等的短暫嘗試、戊戌維新時期將婦女解放納入資産階級改良運動的努力,以及辛亥革命時期資産階級革命中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和婦女參政權運動,婦女解放的呼聲逐漸普及,打破傳統性別的藩籬成爲不行停止的曆史潮水。

正是在這樣的曆史配景下,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後,婦女解放的呼聲再次高漲。陳獨秀、李大钊、魯迅等以《新青年》雜志爲思想陣地,以“民主和科學”爲旗幟,將婦女問題作爲反封建的切入點,深入討論婦女受壓迫的泉源及婦女解放的出路等問題。五四運動後,伴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李大钊、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恽代英、李達、瞿秋白、陳望道、向警予等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思想和曆史唯物史觀,探索婦女解放门路問題,开端形成了“婦女的解放離不開社會主義”“婦女解放的重心轉移到勞動婦女的解放”“聯合婦女”等重要思想觀點。這些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爲中國共産黨建设後婦女解放思想的構建與完善奠基了基礎。

中國共産黨早期婦女解放思想

黨的婦女解放思想,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要领論,對婦女社會职位、作用、權利和婦女爭取解放的途徑等基本問題作出的科學分析與判斷,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定組成部门。早期黨的婦女解放思想主要包罗:

其一,婦女解放與社會革命相結合的思想。1922年,中共“二大”《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指出,“婦女解放是伴著勞動解放進行的,只有無産階級獲得了政權,婦女們才气获得真正的解放。”這是黨關于婦女問題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突出體現了黨將婦女解放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相結合的思想觀點。中共“三大”《婦女運動決議案》對婦女問題和國民革命的關系進行了進一步的說明,強調要將性別訴求與國民革命緊密結合在一起,將“打垮軍閥”“打垮外國帝國主義”兩個國民革命運動主張納入婦女運動口號,“以引導占國民半數的PP电子參加國民革命運動”。中共“四大”《對于婦女運動之決議案》再次強調私有財産制度是婦女受壓迫的泉源,“私有制度不廢除,婦女解放永做不到徹底”。婦女解放與社會革命的密切關系進一步強化,爲整個新民主主義階段黨領導婦女運動的方針政策奠基了基礎。

其二,勞動婦女是婦女解放運動的主力軍。中共“三大”特別關注勞動婦女在革命中的重要性,爲了促進婦女革命參與,特別要求,“號召男女工親密團結”,消除“宗法社會輕蔑婦女之習慣與成見”。中共“四大”強調,“婦女運動應以工農婦女爲骨幹,在婦女運動中切實代表工農婦女的利益”。在黨的領導下,工農勞動婦女成爲新民主主義時期婦女運動的主力軍和基本力量,資産階級和小資産階級知識婦女成爲婦女運動的先鋒和橋梁,探索出了一條差异于資産階級婦女運動的跨界聯合運動模式。

其三,婦女聯合的思想。鑒于當時各界婦女差异的利益訴求,中共“三大”提倡“全國婦女運動的大聯合”,建设婦女統一戰線。中共“四大”對婦女內部階層分化有了更爲清晰的認識,堅持婦女聯合思想,認爲“我們的責任是領導一般婦女運動爲民族解放運動中的一要素”。由此可見,黨的婦女解放思想逐步深化,對差异階層的婦女都進行主動引領,以协力推翻舊制度,廢除私有制,建设社會主義制度,最終獲得婦女解放,實現男女平等。

其四,男女平等思想。中共“二大”《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指出,“中國共産黨要爲努力保護女勞動者的利益而奮鬥。”《二大宣言》中明確提出,“廢除一切束縛PP电子的执法,PP电子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權利”。中共“三大”再次強調,應以“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職業平等”“PP电子應有遺産承繼權”“男女社交自由”“結婚離婚自由”“男女工資平等”“母性保護”等主張指導婦女運動。這讲明黨的婦女解放思想中已經包罗了明確的解放目標和基本路徑方案。

其五,黨領導婦女運動的一定性。中共“四大”重申了婦女解放和勞動解放的關系,明確提出了無産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的問題,即黨領導婦女運動。1925年中共“四大”以後,各地方黨委逐步建设婦女部和婦女運動委員會,培養婦女幹部,創辦婦女刊物,宣傳、動員和組織廣大婦女參加國民革命以加強黨對婦女運動的領導。

中國共産黨婦女解放思想的豐富與發展

中國共産黨建设之初的婦女解放思想顯示出強烈的時代色彩和前瞻性。其後,黨的婦女解放思想伴隨著革命進程及黨的中心任務調整,逐漸豐富。

首先,大革命失敗後,黨的婦女解放思想越发強調婦女解放與無産階級革命的關系,以及工農勞動婦女是婦女解放的主力。大革命失敗,黨的事情重心從都市轉向農村,黨領導婦女解放運動越发強調勞動婦女的主體力量和勞動婦女參加無産階級革命的一定性。1932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們委員會訓令》指出,“勞動婦女的解放與整個階級的勝利是分不開的,只有階級的勝利,婦女才气获得真正的解放”。同時,黨對婦女運動的各形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進一步明確提出勞動婦女是婦女解放運動的主力軍,是決定革命勝敗的重要力量。爲了促進婦女參與到蘇維埃政權建設和革命中來,《憲法大綱》規定:不分男女、種族、宗教,在蘇維埃执法面前一律平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保護婦女、兒童的正当權益。這些执法體現了黨對婦女解放的目標定位,確立了男女平等的原則,極大地調動了蘇區青年男女的革命積極性,在蘇區形成了區別于以往任何時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婦女運動。

其次,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婦女解放思想越发側重婦女在民族解放中的偉大作用,並完善了婦女統一戰線思想。1937年,中共中央《婦女事情大綱》規定“以動員婦女力量參加抗戰,爭取抗戰勝利”作爲婦女事情的基本任務,並爲婦女運動指出了偏向,“從爭取抗戰民主自由中,爭取男女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平等,改善與提高婦女职位,反對一切封建束縛與壓迫”。婦女統一戰線的思想在此時期越发明確的提出來,1939年,中共中央婦委《關于目前婦女運動的方針和任務的指示信》中強調婦女事情要“團結各黨派、各階層的婦女群衆”,以建设包罗各階層的婦女統一戰線。

最後,解放戰爭時期,黨的婦女解放思想進一步成熟,越发關注婦女在經濟中的作用和婦女權益保障等方面問題。1943年,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各抗日根據地目前婦女事情方針的決定》,明確指出,各抗日根據地婦女事情的新偏向是發揮婦女在生産中的作用,“多生産,多積蓄”,進而“逐漸掙脫封建的壓迫”。1948年中共中央《四八決定》強調,“組織婦女積極參加生産,是婦女事情的中心任務”。由此可見,參加社會勞動是婦女解放的重要先決條件,已經成爲黨的婦女思想中重要的組成部门。

在黨的婦女解放思想指導下,婦女解放運動取得了顯著成就,婦女解放的主要目標伴隨著新中國的建设获得基本確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洗禮,中國共産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婦女運動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婦女解放理論。

(作者爲中華PP电子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爲國家社科基金“社會主義進程視域下中國婦女運動經驗研究”(項目編號:19BKS189)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