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女院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女院 > 正文

【中國婦女報】家風擬入法將惠澤千萬家——專家聚焦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擬增加“樹立優良家風”規定

發布時間:2019-10-28

中国妇女报·中國婦女網记者 王春霞

10月21日下午,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草案三審稿第821條增加一款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這一規定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將對促進家庭文明産生哪些影響?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

婚姻家庭需要执法、道德、習慣等各種力量配合維系

“婚姻家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它需要执法、道德、習慣等各種力量來配合維系。”中華PP电子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說,爲此,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增加規定,強調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

“這一條充实反映了當代中國良好風氣的形成越來越受到重視。”遼甯大學副校長楊松說,它的意義就在于運用执法手段保護道德和社會和諧,體現了道德和执法的高度統一。

在楊松看來,社會公認的道德是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但是仍然有不受重視,甚至被隨意丟棄的情況發生,以执法形式加以規定,進一步硬化道德的約束力,可以起到道德與执法配合發力的作用。

廣東百浩律師所主任黎霞告訴記者,立法自己就是將國家意志、人民的配合意願上升爲执法,以执法來規範行爲。家風入法體現的是國家、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是我們鼎力大举弘揚家風、家庭美德、家庭文明的最高體現及最有力的保障。

婚姻家庭更需要優良家風和家庭美德來潤澤人心

李明舜認爲,婚姻家庭的倫理屬性決定了新時代的婚姻家庭制度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执法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执法。执法和道德都具有規範家庭成員行爲、調節婚姻家庭關系、維護家庭秩序的作用。由于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因此婚姻家庭不僅需要执法加以強制保護,更需要優良家風和家庭美德來潤澤人心。

“家庭执法有效實施有賴于家庭美德的支持,家庭美德的弘揚也離不開执法保障。”李明舜說,婚姻家庭領域法治和德治密不行分,決定了建設平等和气文明的家庭關系需要执法和道德協同發力,也決定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應該強調“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

李明舜認爲,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強調“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充实體現了我國新時代家庭立法的鮮明道德導向,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弘揚美德義行,堅持把道德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中,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把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貫穿其中,並爲弘揚社會主義的倫理道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同時也使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成爲良法善治。

有助于推進家庭弘揚優良家風的知行合一

李明舜發現,現實生活中,一方面,人們對優良家風影響個人品行、促進家庭幸福和气、帶動社會良好風氣的重要作用高度肯定和認可,另一方面,有調查顯示,超過半數以上(55.6%)的被調查者“家裏沒有明確的家風”。

“这讲明部门家庭对家风问题存在着认识与践行的错位。”李明舜说,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以执法的形式强调“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宣示了国家对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提倡,无疑可以强化家庭和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有助于推進家庭弘揚優良家風的知行合一,使广各人庭成员自觉培育传承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使我国新时代的家庭文明建设在执法的保障和促进下取得新成就。

黎霞認爲,在落實方面,國家可以在差异的層面,接纳多種方式,表彰、宣傳文明家庭,譴責反面的典型;在司法層面,可以在具體案件中對好家風、家庭美德給予肯定性評價,對反面的行爲予以否认性評價;在社區治理方面,可以開展好家風家庭、文明家庭的評比活動等,學校教育方面持之以恒地宣揚、教育相關內容,在全社會營造有利于好家風、文明家庭建設的環境和氛圍。

在楊松看來,社會應該盡快對良好家風形成共識,推動人們發自內心遵從它,执法僅僅是外在的助力。婦聯可以發揮特殊重要的作用,給民衆提供良好家風的樣本,提倡全社會遵行,起到輿論導向的作用和維護良好家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