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女院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女院 > 正文

【中國教育報】四川樂山確保民族地區學生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教育之光照亮脫貧之路

發布時間:2020-12-07

“脫貧攻堅、教育扶貧是我人生的轉折點,童年經曆的所有不幸將成爲我精彩人生的一部门。”今年秋季學期,張清(假名)懷著對未來的憧憬,順利升入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延邊中學。通過扶智與扶志,這個幼年喪父、母親遠走、一度辍學打工的彜族女孩把學習看成目前最緊迫、最重要的規劃。

樂山市峨邊彜族自治縣、金口河區、馬邊彜族自治縣俗稱“小涼山”,是民族地區、山區、深度貧困地區三區疊加之地。“民族地區是樂山教育脫貧攻堅主戰場,要鞏固教育脫貧攻堅结果特別是控辍保學结果仍需一以貫之的持久定力,回應好人民群衆對更好教育的期盼。”樂山市委書記彭琳說。近年來,樂山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不斷加速實現民族地區從“有學上”到“上好學”跨越,確保教育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控辍保學,讓學生留得住、學得好

“我曾經辍學在外面打工,今年剛滿17歲家裏就要給我定親,但我想繼續上學,不想那麽早嫁人。是馬邊桐華學校讓我圓了夢想。”今年10月16日,在北京中華PP电子學院舉行的“我所經曆的脫貧攻堅故事”視頻類全國唯一特等獎《珙桐花開》首映式現場,四年級學生烏爾金羅說。

長期以來,受交通未便、家庭貧困和重男輕女、早婚早嫁等影響,一些適齡兒童失學辍學,錯過最佳入學年齡,重新返校後成爲大齡低年級學生。爲努力消除勸返學生辍學厭學隱患,馬邊縣探索開辦“桐華培優班”,將技术培養和義務教育學習有機結合,差別化、精准幫扶,幫助起步晚的孩子彎道超車,確保大齡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2019年7月,首屆“桐華培優班”開班,班裏學生平均年齡13歲,最大的16歲,知識掌握水平普遍只有小學一、二年級水平。今年5月,“桐華培優班”升級爲“桐華學校”,班級由一個混編班增加到5個年級,覆蓋馬邊縣400余名大齡低年級學生。今年暑期,“桐華夏令營”也由點到面開辦起來。

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成爲樂山控辍保學的第二戰場。通過“一校一策”“一人一策”等辦法,當地落實了1361個貧困孩子網絡和電視教學條件,確保了無一人因疫情辍學失學。今年8月,樂山遭遇洪水襲擊,展開了一場場校園保衛戰。最終,樂山實現宁静開學,確保了無一人因受災辍學失學,有效鞏固了控辍保學结果。

在控辍保學前端,樂山積極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擴大試點行動,突破語言關,幫助彜族兒童順利過渡到義務教育階段,減少因語言帶來的學習困難、厭學等問題。結合“一村一幼”升級建設,樂山創新事情舉措,構建制度、活動育人以及民族特色課程三大结果體系,9191名幼兒普通話測試優良率達97.83%,比試點之初上升41.4%,彜區幼兒實現了“聽不懂、不會說”普通話向“聽懂、會說、敢說、會用”根天性轉變,從源頭築牢了控辍保學風險屏障。

激勵與資助並重,因貧失學成爲曆史

2019年10月16日,110個“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案例名單在2019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揭曉,《通過青少年教育促進計劃提升貧困地區學生學習動力——“青少年教育促進計劃”案例》乐成入選。“青少年教育促進計劃”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自力重生的教育扶貧機制革新試點項目,也是樂山創新控辍保學機制、激發教育內生動力、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一次生動探索。

2015年,樂山在馬邊縣32所小學、7200余名師生、5700個家庭中開展“青少年教育促進計劃”試點,接纳有條件現金轉移支付方式,以保證貧困家庭送適齡子女上學、保證出勤率和貧困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爲前提,向貧困家庭、貧困學生及任課教師提供現金資助。2018年,樂山總結馬邊縣“青少年教育促進計劃”試點實施經驗,研究制定了全市實施方案,並在“兩縣一區”迅速推廣。今年,“青少年教育促進計劃”實現全市覆蓋。截至目前,該計劃已累計爲1.5萬人次學生、500余人次教師和1500余戶貧困家庭發放獎金近600萬元。

“自上學以來,我享受九年義務教育,順利完成了小學、初中教育;在進入峨邊中學後,享受了國家助學金、景區靈清計劃等資助。正是這一系列資助大大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讓我能輕裝上陣,好好讀書。”峨邊中學2020屆學生宋璐今年考上西南財經大學,她下定決心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將來用行動回報國家和社會。

除創新實施“青少年教育促進計劃”外,樂山始終堅持將學生資助作爲教育脫貧攻堅的重要推手,建设起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善資助體系,實現了各個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截至目前,樂山累計發放教育資助金8.21億元,資助54.8萬人次;發放教育扶貧救助金1.02億元,救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5.22萬余人次,實現了“應助盡助”。

真情援彜,巨细涼山教育齊步走

“培養一個學生成才、帶動一個家庭脫貧、影響一個民族進步”,是樂山對民族地區教育的美好願景。地處大涼山要地的美姑縣,彜族聚居曆史久遠,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教育水平較爲落後,特別是基礎教育師資力量不足、教育質量不高。

为此,乐山实施“美姑班”和“同心春蕾班”乐山援彝专项人才培養计划,普高与普职配合发力,构建“定制培养+类型选择”彝区人才培養精准帮扶新模式。项目从2017年开始,全免费、分阶段、分类型连续实施,包罗乐山一中“美姑班”普高教育支持计划和“同心春蕾班”中职教育支持计划两个具体项目。

樂山市第一中學開辦“美姑班”,以升學爲導向,針對美姑縣優質教育資源缺失、優秀學生進一步深造難問題,定向招收200名優秀學生,到樂山一中接受3年普通高中教育,破解本土人才高質量培養瓶頸。“同心春蕾班”中職教育支持計劃開設學前教育專業,以技术培養爲導向,針對美姑縣“一村一幼”計劃實施後幼兒教師缺乏的實際困難進行幫扶,從該縣定點招收400名彜族困難家庭初中畢業生到峨眉山市旅遊學校接受3年學前教育專業中職學習,解決美姑縣學前教育師資缺乏問題。

“這3年的學習生活,將影響我的一生。”“美姑班”學生吉布爾體体现,樂山一中接纳的創新治理模式、教學模式和服務保障模式有效解決了各人的學習生活困難,讓各人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

巨细涼山山水相連,是散落在巴蜀大地上的兩顆璀璨明珠。樂山全市62所優質幼兒園以“一對多”形式結對幫扶市內彜區307所幼兒園(幼教點),79所中小學以“一對一”形式結對幫扶市內彜區79所中小學;市內47所中小學“一對一”幫扶美姑縣中小學。全市每年均選派援彜幹部、教師近400人,近3年累計派出1200余人次,幫助巨细涼山彜區培訓師資、規範治理、提高質量、發展産業。

作者:通讯员 周芹 本报记者 倪秀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7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