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黨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事情、特別是關于學校思想政治事情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愛國主義教育爲焦点,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史學習教育爲契機,圍繞立德樹人基础任務,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不斷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思想政治事情成效顯著,學校連續三屆獲得“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夯實思想之基
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
黨委把黨的創新理論學習作爲首要政治任務,作爲黨委常委會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第一議題。制定黨員及中層以上幹部學習治理辦法和理論學習考核評估制度,經常性開展各類學習培訓及讀書教育活動,有效激發了黨員學習熱情。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爲焦点,以推進思政課教學革新創新爲重點,以完善思政課評價標准爲抓手,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充实發揮“大思政課”作用,開展師生理論宣講,抓好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建设馬克思婦女理論學生社團,突出對青年教師和大學生骨幹的政治訓練和思想引領。注重黨員理論武裝,辦好業余黨校、引導黨員師生用好學習強國、黨支部事情APP、女性之聲等網絡平台,積極參與學習,提高政治思想覺悟。
强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養。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院、家庭建设研究院等,举办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生长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研讨会”等。建设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文献资源库”,以多种方式展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实践历程与理论创新。
守正創新
構建學校大思政花样
2017年,黨委召開學校首屆思想政治事情會,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學校思想政治事情進行了系統謀劃和整體推進,明確了學校思想政治事情的目標思路、任務舉措、進度要求等,從理論武裝、課程育人、教師思政、網絡思政、文化育人、陣地治理、隊伍建設、黨的建設等方面對今後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事情進行了具體部署。會議的召開和實施意見的出台,爲學校“三全育人”事情深入開展提供了指導奠基了基礎。
制定学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革新事情实施方案,坚持和增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基础任务,充实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焦点,以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为要害,有机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构建了内容全面、机制健全、运行有效、保障有力的思想政治事情体系,形玉成员全历程全方位育人花样。
建设了“課前三思”的思政課程備課制度。教師上課前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三思”:一思是否體現政治引領,二思是否體現思想引領,三思是否體現價值引領。全面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第一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實踐相結合,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教育有機結合,各項事情協同發力、同向同行。形成了課程、科研、實踐、文化、心理、網絡、治理、服務、資助和組織“十大育人”體系。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提高實踐育人水平
通过坚韧不拔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引导学生生长成才。对学生进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教育和健全人格、高尚品格、坚韧性格、优雅气势派头的“四格”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生长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承袭以人爲本、尊重差異、貼近服務的德育事情理念,學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性地提出了“大一牽手,大二松手,大三放手,大四拍手”的分層教育治理模式。北校區是一年級學生大學夢開始的地方,教職工堅持嚴格治理、真心關愛、密切接觸、引領向上,爲學生營造康健向上的成長環境。

注重实践育人,深化以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创新、校園文化为主要载体的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围绕品牌化、纵深化、长效化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运动。组织支持学生加入种种社区服务、扶贫济困行动、抗疫社会志愿服务等,通过“育慧——圆梦” “百年党史 百年巾帼——女院讲述” “树新风 促振兴”大凉山暑期实践运动等,积极探索社會服務与思政育人互融共促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引導和支持學生參與國家重大活動志願服務,在服務中提高社會公共事務參與能力。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式,2021年建黨百周年,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女院師生以飒爽的英姿、嘹亮青春的歌聲爲祖國獻禮,以飽滿的精神、熱情的服務展示當代女大學生的形象。


以文化人
建设特色校園文化
加強頂層設計和有效實施,構建了具有人文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女院文化育人體系。建設凝心聚力的精神文化——凝練提升“锲而不舍、自強不息、不斷爬坡、不斷創新”的女院精神,發掘校訓校歌校史育人功效,發揮學校精神文化的浸潤熏染熏陶作用。建設科學規範的制度文化——以學校章程爲統領,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推動現代大學制度體系建設。培育知性雅致的行爲文化——抓教風促學風塑校風,倡導師生修身立德、文明有禮,以良好行爲彰顯文化底蘊和道德修養。建設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文化——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化氛圍,打造文化活動品牌,有機融合使用、審美和教育功效,形成優美典雅的育人環境。建設清朗和諧的網絡文化——利用現代技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建設康健、多元、互動、開放的校園網絡文化。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实发挥文化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融入教育教學,以文化滋养心灵、修养德性。革新课程体系建设,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建设“名家领读经典”运动,组织“与经典同行 为生命阅读”念书征文等文化建设运动,引导雅致艺术、非物質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进师生。注重红色基因传承,建设“党员书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学习女院革命前辈,弘扬艰辛奋斗精神和“爬坡”精神;开展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征文及专项课题研究,罗致奋进力量。增强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将学校理念、精神融入视觉符号。支持勉励学生开展“雅致艺术进行校园”、“挑战杯”、“互联网+”等基础竞赛、“十佳优秀大学生”评选等富厚多彩的社团和校園文化运动。特色校園文化建设,形成了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责任感和配合的价值选择,推动了学校内涵式生长。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引導教師做教書育人“大先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事情的重要论述,不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党委制定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了教职工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增强教师理论学习,注重师德宣传引导、社会实践、文化培育、理论研究,引導教師做教書育人“大先生”。开展新近教师宣誓仪式,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健全师德考核机制,编写教师手册,制定教师考核措施,将师德年度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晋级、职称评聘等挂钩,促进教师自觉规范职业行为。教师在站在教书育人和抗击疫情的前线,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以自己无畏的精神和务实的行动传道授业,守护学生身心康健。近年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了一大批自觉践行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要求的好老师以及师德标兵、师德先进小我私家,1名老师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小我私家”,1名老师荣获“2020年度十大医务社工”称谓。

为党育时代新人,为国育巾帼英才,是女院的庆幸使命和职责。我们将继续坚守“为社會服務、为人民服务、为妇女服务”的办学初心,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性别平等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生长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