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妇女和妇女事情、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遵循高等教育纪律,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适应妇女、儿童、家庭生长需要和妇联事情需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革新,强化学科专业特色建设,突出学科专业优势,革新人才培養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学校人才培養能力和人才培養质量不停提高。


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打造一流專業和專業特色
学校依据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尺度和一流专业建设要求,突出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建设需要,努力建设一批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一流专业。支持各专业凝练专业特色和人才培養特色,推动传统专业革新升级,强化专业特色与优势。结合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建设需要,整合资源,建设适应社会生长需要的新专业。法学、学前教育、女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服装与衣饰设计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社会事情、汉语国际教育、人力资源治理社会事情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学校落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事情聚会会议要求,召开推进新文科建设事情研讨会,从机构革新、人才培養模式革新、课程教学方式革新、搭建多学科交织融合的研究平台等方面进行新文科建设探索,通过专业交织、融合,课程体系创新,课程革新创新等,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家庭建设为重点学科建设,举办了五届中国家庭学科研讨会,召开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生长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并向2021年两会提交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设置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二级学科”的议题。


碩士學位點實現突破,辦學層次躍上新台階
学校凭据“准确定位、强化实践、突出特色”的申硕事情思路,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元和社会事情硕士、教育硕士、执法硕士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乐成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元,同时获批教育学等3个专业硕士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项目”社会事情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通过验收评估,研究生年招生人数2022年增至100人,招生规模包罗了海内硕士研究生和国际硕士研究生。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革新,完善研究生教育事情机制体制,加大经费投入,增强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等各个环节的治理,严把研究生教育质量关。召开首届研究生教育事情聚会会议,制定《中华PP电子学院研究生教育生长指导意见》,全面推进硕士授权单元和硕士点建设。学校将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把研究生教育打造成为妇女家庭偏向人才生长的重镇。


深化教育教學革新,推动学校高质量教育教學体系建设
學校出台《“三全育人”綜合革新事情實施方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革新总体方案>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事情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将“五育”并举要求纳入新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71条教育评价革新任务举措,批准24项教改项目,修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方案,推进“三全育人”综合革新和新时代教育评价革新落地生效。学校坚持在治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实验新要领、实践新内容,以革新创新谋生长;学校坚持对标高水准师资、教学、课程、教材、科研结果要求,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一流课程、优质示范课程、优质教材和教学科研结果,以优质卓越求生长。学校革新对学生的评价,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生长,注重历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生长。学校坚持“以本为本”,坚持“三全育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进本科教育教學审核评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性别平等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生长的应用型人才。


深化人才培養模式革新,培养卓越女性人才
学校将卓越女性人才培養作为推动学校人才培養模式革新、建设一流PP电子大学的路径,制定《中华PP电子学院“育慧书院”卓越女性人才培養基地建设方案》《卓越女性人才培養方案》。2018年学校建设育慧书院,旨在培养具有领导能力和国际视野,有强烈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卓越女性人才。育慧书院以现代大学书院制为平台,接纳“专业+卓越”的培养模式,实施书院、学院(系)、导师三位一体的协同人才培養事情机制,成为学校人才培養模式革新的实验基地和卓越女大学生培养的特区。育慧书院积极探索生长之路,科学计划课程体系,打造优秀导师团队,倾力助力学生生长,2022年23名首届育惠书院结业生以优异的结果荣获“中华PP电子学院卓越结业生”称谓。学校将总结“育慧书院”卓越女性人才培養模式经验,探索推广“三制三化”(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女性领导力、信息素养等人才特质培养,打造中华PP电子学院特色卓越女性人才培養品牌。


優化課程體系,建設高水平課程和教材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優化通識課程體系,全面推進思政課程革新與課程思政全覆蓋,加強勞動教育、體育、美育教育課程建設。開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習近平法治思想、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黨史、新中國史、革新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國家宁静教育、勞動教育等課程。對標國家一流課程建設要求,結合學校的專業特色和優勢,重點建設一批線下、線上、線上線下混淆、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等高質量課程。加強教材規劃及建設事情。重點圍繞婦女、兒童、家庭、養老等領域建設特色和優質教材,編寫《女性學導論》等教材。“社區事情”和“婦女發展政策”兩門課程獲得了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教學名師和團隊稱號,“刑事訴訟法”等五門課程獲北京市高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精心設計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打造校外實踐育人大課堂
优化全历程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实践历程质量监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完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着力推进学校与政府部门、行业工业和企事业单元的相助,连续探索跨界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以“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创新、校園文化”为主要载体的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完善第二课堂学分治理制度和运动效果评价体系。紧扣大思政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建构“理论导入+实践协同”的教学战略,勉励学生积极加入国家重大公共运动和种种社会组织公益慈善运动,连续对学生进行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融合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结业生前往西部地域、贫困地域和下层岗位立功立业,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2022年初,组织师生加入了冬奥会志愿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女院志愿者形象,展示青春正能量;暑期,女院师生响应“青年服务国家,青春共赢未来”招呼,奔赴凉山州加入关爱妇女儿童实践运动,助力乡村振兴。与海内妇女儿童家庭等事情突出的省地市县和相关行业企业建设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实践教育场所。2020年,学校与浙江建德市相助建设中华PP电子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围绕新时代中国妇女生长,分析千鹤妇女精神的时代引领作用;聚焦“五育”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举办了多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人才培養质量稳步提升,教学革新成效显著
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學审核评估,2022年启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學审核评估。连续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不停完善人才培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质量尺度,构建实施多元主体加入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连续革新,强化质量文化建设,教育教學革新成效显著。获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试点项目”、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思政专项课题,以及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本科课件、本科教材项目、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教学革新创新项目”等。学生在国家及北京市“挑战杯”、英语、盘算机、体育、艺术等种种大赛中累计获奖凌驾千余人次。普通本科和高职结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0%以上。师生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总人次凌驾万余人次,服务事迹被“學習強國”等媒体报道。百余人入选开国70周年庆典的阅兵女民兵方队和广场所唱团。累计选送104名优秀学生入伍。艺术学院师生积极加入全国性或行业艺术类竞赛,获得线上国际时装周 “人才培養结果奖” “25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优秀奖。学校学生加入首都高校第八届体质康健测试赛,获得“大学一年级组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历史最好结果。


未來5年,學校將重點建設服務婦聯事情、服務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服務兒童和家庭的特色本科專業,辦好特色研究生教育和留學生教育,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爲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事業、體現中國女性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高水平特色型PP电子大學,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家庭建設和婦聯組織建設培養專門人才,把學校建設成爲培養服務社會、服務婦女事業、服務家庭事情和婦聯事情的人才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