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国际交流事情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卓越女性领导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女性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标,致力于建设高质量国际妇女教育交流中心和民间妇女对外交流交往窗口,以鼎力大举推动国际化建设提质增效为抓手,在服务国家外交开展国际妇女幹部培訓、教师访学与进修、学生外洋校际交流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牢記彭麗媛教授的囑托,
辦好“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
社會事情專業碩士項目研修班
學校于2016年建设國際教育學院,首次面向發展中國家女官員招收“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社會事情專業碩士項目留學生。這是商務部現有援外培訓項目中唯一一個以“性別平等和婦女賦權”爲宗旨的項目,有利于進一步發揮我校在服務國家外交、推動婦女發展和性別平等方面的實質性作用。截止目前,我校已招收援外學曆學位教育項目共七屆總計來自37個發展中國家的149名學員。該項目開辦以來,一直受到上級的重視與關懷。2019年5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在人民大會堂會見項目學員,希望學員回國後能夠成爲連接兩國的橋梁和紐帶,爲促進全球婦女事業、構建人類命運配合體貢獻力量。學校進一步落實習近平主席全球婦女峰會講話精神,牢記彭麗媛教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囑托,不斷改進教學模式,使學員有更多機會了解並親身體驗中國現代化建設及經濟發展成就,更直觀的學習中國革新發展的經驗,並啓發她們探討中國發展經驗與女性發展經驗在其本國應用的可行性。通過在中國的學習,學員學習了中國曆史、文化、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各方面理論和實踐知識,加深了對中國理論、制度和發展理念及深厚的哲學思想的認知和理解,提升了結合本國實踐推動本國婦女事業發展的能力,並推動了中國和發展中國家間的理解和交流。


架起友誼的橋梁,
高質量完成商務部發展中國家
婦女幹部能力建設培訓班事情
學校從2013年起開始承擔短期援外培訓任務,至今已乐成舉辦商務部援外短期項目培訓班21期,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等72個國家的737名政府機構和大學的女官員和女性領導人參加了研修和學習。作爲項目承辦單位,我校充实發揮在性別研究、女性領導力、社會治理、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家庭建設、性別理論研究等特色專業的研究结果,有效利用本校優秀師資和社會優質資源,凭据項目要求,科學制訂實施方案,設計研修內容,配備高水平優質師資,合理部署切合培訓主題課堂教學、研討、現場教學參觀等內容並有效實施。通過培訓,學員能較全面地了解中國的曆史文化和社會經濟發展,學習和分享中國促進婦女發展的實踐和經驗,理解國家、政府和社會在推動兩性平等發展中的責任,使研修班成爲與發展中國家婦女之間友誼的紐帶和相助的橋梁。學員回國後通過發表文章、接受采訪等形式,向所在國介紹她們在中國的學習體會,以親身經曆講述中國故事,讓本國更多的人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並積極促進與中國開展更深層次的相助與交流。疫情期間,多個國家的學員,通過郵件發來問候,關心中國疫情,表達對中國的濃濃的情感。培訓班拓寬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婦女交流和理解渠道,促進了民心相通,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配合體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積極拓展國際婦女培訓,
开展 “一带一路”国家妇女人才培训
和中联部外国政党妇女幹部培訓
2017年学校成为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養基地项目学校。学校随后开展了“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養基地项目卓越女性领导力培训班,学员来自泰国、越南、老挝、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和妇女组织。2019年,学校承办了中联部外国政党妇女幹部培訓班,学员来自亚非欧大洋洲国家。这些学员在我校经过学习和实践运动,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有亲身的实践感悟。承办国际妇女培训项目,既提升了我校教育教學水平,又促进了中外妇女间的理解交流,有力的发挥了学校民间交流交往窗口的作用。

廣泛開展國際和地區學術交流,
提升學校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学校积极举办国际聚会会议和国际论坛,先后举办“中国国际女性可连续生长论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妇女论坛”、“社会事情教育与课程生长: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国际论坛、中法阻挡家庭暴力研讨会、“性别平等与可连续生长---中德比力研究论坛”、“全球女性生长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與女性教席论坛、“第三届中外PP电子大学校长论坛”等国际和双边学术运动。其中举办一年一度的中法阻挡家庭暴力研讨会已成为中法高级人文交流对话运动内容,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與女性教席论坛运动也成为媒介和女性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些运动为学校教师加入国际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学校拓宽教师国境外交流渠道,鼎力大举支持教职工赴国境外留学、研修、教学和加入学术交流,特别是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几年来共有近40位青年教职工赴外洋高校是非期研修,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国际交流能力和水平。




優化政策措施,
提升学校教育教學国际化水平
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學国际化水平,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学术假政策、开设全外语授课和双语课程政策、青年主干教师研修政策等,勉励支持教职工加入学校提升教育教學国际化项目。几年来,教师开设双语课程和外语授课课程数显著增加。为勉励学生加入国际交流,学校出资为学生开办英语考试培训班,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学校还出台政策支持勉励学生出国境加入学术聚会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和其它国际交流运动。这些措施提升了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热情,几年来学校结业生赴境外高校深造人数稳步增加。


不斷拓展國際相助渠道,
提升學生國際交流相助形式
學校繼續拓展外洋相助項目,推進學生交流。目前,學校共與30多所境外高校簽署了相助協議、備忘錄。特別是增加了與日本、韓國、美國等國知名PP电子大學間的相助。近幾年,相繼與日本禦茶水PP电子大學、韓國首爾PP电子大學、韓國誠信PP电子大學、美國聖瑪麗學院、德克薩斯PP电子大學、巴基斯坦法蒂瑪真納PP电子大學、尼泊爾中央PP电子大學等PP电子高校建设穩定的相助關系,開展學生交換、聯合培養、舉辦論壇等。通過學校相助項目,學生赴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相助院校和教育機構攻讀研究生、進行短期交流研習、社會實踐或從事漢語志願服務事情,進一步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作为全国妇联所属唯一PP电子高等院校,学校将充实发挥民间对外交流交往窗口作用,不停提升服务国家外交的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學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学校高质量生长做出新孝敬。